三辰砚屏歌

天小紫,日淡红,月光正与日相通。

一星雪白大于黍,走近月旁无半武。

吾闻三辰不并明,如何日中见月星。

霜后梨花定非瑞,春秋获麟不应贵。

君不见八月十五夜向晨,东方亭亭升火轮,西有玉李伴金盆。

是时三辰正如许,君不著眼君莫论。

吾家大阮嗜文字,看书到晓那能睡。

三辰并光射窗几,影落砚屏不容洗。

就中月轮景特奇,桂树可数叶与枝。

炯如秋水涵荇藻,天巧此岂人能为。

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

公当十袭古锦帕,如何传玩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空微紫,阳光浅红,月光与日光交融在一起。
一颗星星比小米还白,靠近月亮却没半点距离。
我听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同时明亮,为何白天能看到月亮和星星?
霜后梨花虽美,未必吉祥;春秋时期出现麒麟,也不应被过分看重。
你没看到八月十五夜晚接近黎明,东方升起一轮红日,西方则是玉李伴着金盆。
此时三颗星辰如此明亮,若你不留意,就不要妄加评论。
我家大阮酷爱读书,看书直到天亮,怎能睡觉。
三颗星辰的光芒照在桌案上,影子落在砚台和屏风上,无法清洗。
特别是那轮明月,景色特别奇特,连桂树的叶子和枝条都清晰可见。
明亮如秋天的水面倒映着水草,这是大自然的巧妙,非人力所能及。
拥有美玉并不算罪过,借书阅读也不是痴傻。
公卿应当珍藏十匹古锦帕,怎能让它们频繁地在众人手中流传,以防半夜有人强行夺取。

注释

小紫:微紫。
淡红:浅红。
相通:交融。
半武:距离。
三辰:太阳、月亮和星星。
瑞:吉祥。
亭亭:高高升起。
火轮:红日。
玉李:玉白色的李子。
著眼:留意。
大阮:人名,代指酷爱读书的人。
炯如:明亮如。
怀璧:拥有美玉。
力者:有权势或强壮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文现象与日常生活相交织的画面。开篇便以“天小紫,日淡红”捕捉了一个特殊的气象,接着“月光正与日相通”则是对当时天文学现象的描述,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界观察的细致。

“一星雪白大于黍,走近月旁无半武”中,“一星”指的是某颗特定的星辰,它的大小与黍(一种谷物)相比,而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却是微不足道。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天体间的奥妙。

接下来的“吾闻三辰不并明,如何日中见月星”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罕见现象的好奇和探究之心。在古代文化中,三辰(即太阳、月亮和星辰)同时出现被认为是不吉之兆,但在这首诗里,却更多地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现象本身的欣赏。

“霜后梨花定非瑞,春秋获麟不应贵”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讲述了即使是在寒冷之后绽放的梨花,也并不意味着吉祥;同样,即便是猎取到了麒麟(传说中的神兽)也不应当被过分看重。这几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观念的态度。

“君不见八月十五夜向晨,东方亭亭升火轮,西有玉李伴金盆”描述了中秋之夜,天空中的明亮月亮与人间活动(升火轮、玉李金盆)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是时三辰正如许,君不著眼君莫论”则是在强调在那个时刻,天文现象如此奇特,不用多言,仅凭目之所及即可领悟其中之美。

“吾家大阮嗜文字,看书到晓那能睡”透露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以及沉迷于阅读,直至夜深人静仍难以释卷。

“三辰并光射窗几,影落砚屏不容洗”则是将前文提到的天文现象与日常生活(书房之内)紧密相连,诗人的墨砚上甚至承载着这些自然界的投影,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

“就中月轮景特奇,桂树可数叶与枝”则是在赞美那夜晚明亮的月光下所呈现出的景致,以及桂树之美。桂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和荣誉,这里提及它,也许是对诗人个人品质或对文学创作的某种期待。

“炯如秋水涵荇藻,天巧此岂人能为”则是在赞叹自然界中无处不显露着天工的技艺,就连秋水中的藻类(一种水生植物)都展示出大自然不可思议的精妙,这种境界是人类智慧所难以企及的。

“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则是在表达对古籍的珍视和向往,并非过度沉迷于书海之中。这里,“怀璧”指的是怀抱着宝贵的东西(如书籍),而“借书”则是从他处取得书卷来阅读。

最后,“公当十袭古锦帕,如何传玩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则是在描绘一种场景:诗人在深夜之际,在古老的锦帕上用十指轻抚,每一缕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力量。这不仅是对物质文物的珍视,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深邃的情感表达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之美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务观持酒酹花予走笔赋长句(其一)

东风吹我入锦幄,海堂点注燕支薄。

不论宜雨更宜晴,莫愁倾国与倾城。

半浓半淡晚明灭,欲开未开最奇绝。

只销一线日脚红,顷刻千株开绛雪。

伟哉诗人桑苧翁,持杯酌酒浇艳丛。

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

形式: 古风

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茧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福祸谓之茧卜因戏作长句

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

形式: 古风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三首(其二)

偶看红梅到小园,凭栏送眼过前村。

山头茅屋隔孤树,篱外行人出半身。

形式: 七言绝句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三首(其一)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

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