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抱崖一水限僧居,空翠溟濛画不如。
落日游人山窈窕,清风啼鸟竹萧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秀美的山水画卷。"抱崖一水限僧居",写出了山涧流水环绕着僧人的住所,僧人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紧密相连,仿佛被山水怀抱,显得宁静而超脱。"空翠溟濛画不如",则强调了山色的空灵和翠绿,水墨画都无法完全捕捉其生动与深远,暗示了大自然的韵味超越了人工艺术。
"落日游人山窈窕",夕阳西下时分,游人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中,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景的欣赏和享受。"清风啼鸟竹萧疏",清风吹过,竹林稀疏,鸟儿鸣叫,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水西的自然风光,既有静态的山水,又有动态的人物,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赞美。
不详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自随野意订山行,香浸楠花白水生。
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莺。
竹如鹤脚瘦交加,惊识英英玉露沙。
一见已知仙骨健,高于越箭更无差。
苦无多雨便重阳,忆杀池头煮蟹凉。
政用此时消几辈,菊花先作故山香。
连日天街候驾归,且呼酒对早梅飞。
从来吏部高情别,右手分将老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