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其二)

越女行歌纵棹轻,苍茫别浦晚烟凝。

荷花折尽不归去,潋滟扁舟不易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越地的女子轻快地划船唱歌
傍晚时分,迷茫的水边码头烟雾缭绕

注释

越女:指代江南地区的女子。
行歌:边走边唱。
纵棹轻:轻松地划船。
别浦:水边的码头,这里指送别的地方。
晚烟凝:傍晚时分,烟雾弥漫。
荷花折尽:折断了所有的荷花。
不归去:不愿意离开。
潋滟: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扁舟:小船。
不易胜:难以承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对荷花与舟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流露。

"越女行歌纵棹轻"一句,以一个动作开始,将读者带入画面。"越女"指的是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女子,她们轻巧地驾驭着小船,似乎随意之间就能穿梭于水网之中。

接下来的"苍茫别浦晚烟凝"一句,则描绘出一个广阔而宁静的景象。"苍茫"形容的是远处模糊不清的景色,可能是指远方的山峦或稀疏的树木,而"别浦"则暗示了江南水乡众多的小港湾。晚风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朦胧之美。

第三句"荷花折尽不归去"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和留恋。"荷花折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全部采摘,而是指在欣赏中沉醉,不忍离去。这种情感表露,是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情怀。

最后一句"潋滟扁舟不易胜"则描绘了水乡生活的一种悠闲自得。"潋滟"形容水流的声音,轻柔而细腻;"扁舟"指的是平底的小船,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自己乘坐的那艘小舟。而"不易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难以超越或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水乡生活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深切的情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其三)

荷底清涟照绮罗,长安公子旧情多。

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纻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其四)

贺监家居逸兴饶,枝分鉴水阔容舠。

穿荷宜去邀渔叟,共醉船头半榼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其七)

别殿无人梨自芳,玉阶朱槛绕金塘。

馆娃寂寞无西子,羞与吴宫竞晓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兴宗约游会灵久不闻问以诗趣之

胜地何妨行乐频,万双白璧不赊春。

腊醅已老久未压,杨柳青青不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