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装有感

块磊仍非酒可浇,吒闻喝落厦门潮。

圣人西海还东海,大局南朝与北朝。

衣服一均从赵改,诗书何罪继秦烧。

毛锥我亦嫌无用,入市先求八尺刀。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束装有感》由清代诗人梁成楠所作,通过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联“块磊仍非酒可浇,吒闻喝落厦门潮。”以“块磊”比喻心中的不平之气,暗示诗人内心的郁结无法通过饮酒来排解。接着,“吒闻喝落厦门潮”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种激昂的情绪,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爆发,如同巨浪般不可遏制。

颔联“圣人西海还东海,大局南朝与北朝。”将历史的宏大背景引入,通过“圣人”的形象,象征着历史的转折点和道德的指引。同时,通过“西海”与“东海”,“南朝”与“北朝”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分裂与统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颈联“衣服一均从赵改,诗书何罪继秦烧。”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变革中的文化传承问题。通过“赵改”和“秦烧”的典故,分别指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反映了文化在政治变革中的脆弱性和牺牲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文化价值的珍视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尾联“毛锥我亦嫌无用,入市先求八尺刀。”以“毛锥”代指笔,暗喻诗人的创作工具,而“八尺刀”则可能象征着直接的行动或决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怀疑,以及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更倾向于采取实际行动的态度。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思考过程,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求出路的决心。

整体而言,《束装有感》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其在传统与变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抉择,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3)

梁成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十八雨泊长崎

叵耐长崎雨,全昏海外天。

万家临水屋,一鬨上煤船。

男妇衣殊制,山川势欲仙。

聊凭知道里,关吏笔抽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三月十八雨泊长崎

三老来相告,船行入内河。

浪方香港细,山较厦门多。

鹰饿梢平水,鸥轻逐去波。

明朝神户雨,无计奈愁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长崎雨泊驰笑山灵

万斛舟难一日停,停舟又恨雨冥冥。

山如新妇常遮面,地想神仙不露形。

顾我奔腾头半白,冀君盼睐眼终青。

贵人谢客寻常有,世外烟岚几见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十九日始见长崎山色喜赋长句

新妇隔朝便梳饰,晓来镜里青螺色。

昨夜催妆吾有诗,老兴清狂饶笔力。

海日初醺十丈红,江波远浸千寻碧。

山川明媚入朝晖,作意来娱万里客。

客行万里无交亲,以尔青山作主人。

海外逢迎无俗态,客中揽结得情真。

交情白日与皓月,山容青青我华发。

但恨舟壑无久淹,转眼即为胡与粤。

尔来先我二千岁,应见秦人来避世。

安期游说本恢奇,徐福神仙多诡计。

后来方士何荒唐,谬说迎仙需候气。

倏云有地却可望,又患旋风难得至。

山耶渺在白云乡,误死秦皇与汉皇。

今我一挥东海袖,兹山尽入小奚囊。

囊诗盛付中原去,化作霏霏五色雾。

故人迢递隔尘中,不见倚舟临海题诗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