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与几二首(其一)

人心如惊飙,飘忽无定时。

默与身为雠,昼夜万里驰。

兀兀形未彫,茫茫神先疲。

所丧甚丘山,所得微稗稊。

日月不相饶,矧可自伤夷。

志憯剧镘锄,欲问孰能知。

种苗须善本,本善苗必滋。

养生须养心,心怡气不衰。

学问自可求,予言岂汝欺。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的内心像疾风般动荡不定。
它无声地与身体为敌,日夜奔驰万里。
形体疲惫但未受雕琢,精神疲惫而茫茫然。
失去的比山丘还多,得到的却只有微小的稻草。
太阳和月亮不会互相宽恕,更何况自我怜悯。
悲惨的心境如同艰难的挖掘,想要寻求理解又有谁能懂得。
种植必须有良种,良种才能生长茂盛。
养生首先要修养心灵,心安则气息不衰弱。
学问可以自己追求,我的话怎会欺骗你。

注释

人心:人的内心。
惊飙:疾风。
默:无声地。
为雠:为敌。
昼夜:日夜。
万里:万里之遥。
兀兀:疲惫。
彫:雕琢。
所得:得到的。
稗稊:稻草。
日月:太阳和月亮。
相饶:互相宽恕。
志:心境。
镘锄:艰难挖掘。
善本:良种。
滋:生长。
养心:修养心灵。
怡:安心。
予言:我的话。
欺:欺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心的飘忽不定,以及对内心修养和自我认知的追求。开篇“人心如惊飙,飘忽无定时”生动地表达了人心的变化无常,如同狂风骤雨般难以捉摸。紧接着“默与身为雠,昼夜万里驰”则形象地展示了内心与身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带来的精神压力。

诗人通过“兀兀形未彫,茫茫神先疲”表达了在外界纷扰中,内心尚未找到平静之前,身心就已经感到极度的疲惫。接着“所丧甚丘山,所得微稗稊”则暗示了追求和失去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得到的往往不如期望那样充实。

“日月不相饶,矧可自伤夷”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人生在不断变化中的自我反思。诗人通过“志憯剧镘锄,欲问孰能知”表达了对内心世界探索和理解的渴望,以及这种探索的艰难。

后半首转向积极的生活态度,“种苗须善本,本善苗必滋。养生须养心,心怡气不衰。”这两句强调了对根基(内在修养)的重视,以及通过这样的修养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平衡。

最后“学问自可求,予言岂汝欺”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自信,以及对交流思想时真诚态度的坚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即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通过对内心的修养和对知识的追求来寻找平衡与满足。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李公蕴

腊前曾约走新春,春到无端绝塞行。

戍卒催完灯下甲,急烽连入雪中城。

万夫扰扰争分饷,一饭匆匆岂暇羹。

自叹东西求斗禄,兵戈已过十年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李师载

早岁贤关初闯首,五色长虹出君手。

孤坐傲兀若老罴,满场输伏甘居后。

巨榜清晓揭宫墙,名姓喧传天下口。

天子未见已先知,云路风生看驰骤。

一官才得坠惊波,颠顿冲风嗟莫救。

冥冥阴祸鬼发机,罗网恢恢疏不漏。

幽囚束缚落空山,蝉腹龟肠饿荒薮。

黄雏乳鷇飞刺天,病翼伤垂自看丑。

男儿性命绝可怜,万事填臆难出口。

天高地远无消息,日月回环岁闰九。

情之所钟正在我,几度寄音藏客袖。

辟书抆拭召从军,寒出绨袍怜范叟。

孤童匹马渡盟津,白发青衫亦何有。

相逢握手话契阔,怀昔感今嗟叹久。

巨干坚姿老不衰,霜雪苍松性依旧。

骐骥不合驾鼓车,镆铘郁郁犹冲斗。

惟君与我同襟期,为君扫榻开东牖。

相对惆怅怀抱恶,聊且拨置共尊酒。

天地氤氲何事无,白云须臾变苍狗。

冥心委顺观我生,任有垂杨生左肘。

形式: 古风

答李成季贺授直秘阁

绝域经秋自乞还,粉闱春得缀星班。

诏趋龙幄登文陛,恩捧芝函入道山。

曲学岂知新说美,苍颜难伴后生閒。

闻君此地淹徊久,怅望当年未及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答屈爽

至人喜旷达,所遇无形迹。

非乐重其放,中心本纯一。

东晋尚书令,简文用王述。

论事匪卓越,动意皆真率。

以此能过人,谢安亦降挹。

微物器褊浅,举趣半出匿。

静坐本无事,城府强扃鐍。

终日如寒虫,啾啾复唧唧。

计校不满毫,血尽死犹泣。

疾趋赴冥嚣,但如水就湿。

竟老何能为,纷然众恶集。

古先有至言,小人长戚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