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度梅林

即不疲行役,何方作逸民。

风林摇入暮,沙水咽迷津。

远灶翻刍狗,低篷仰杞人。

江边如秃节,可共雁来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夜度梅林》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夜晚穿越梅林时的静谧与深邃景象。

首句“即不疲行役”,开篇便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劳碌奔波生活的厌倦,流露出一种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接着,“何方作逸民”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希望能在某个地方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风林摇入暮,沙水咽迷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穿越梅林的情景。风吹过摇曳的树林,似乎带入了黄昏的氛围;沙水在月光下低吟浅唱,仿佛迷失了渡口的方向。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界的寂静与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远灶翻刍狗,低篷仰杞人。”这两句则转向对旅途中的生活细节的观察。远处的炊烟翻滚,如同祭祀用的刍狗,象征着旅途中的人们在寻找栖息之地;低垂的船篷下,杞人忧天般地思考着未来的路途。这一对比,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蕴含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最后,“江边如秃节,可共雁来宾。”诗人以江边的枯树比喻自己孤独的旅程,同时又以雁来宾暗示了旅途中的偶遇与陪伴。这不仅是一种孤独的写照,更是一种对友情与温暖的渴望。

整体而言,《夜度梅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旅途艰辛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陈子升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朱子洁小舫

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

犹可汎溪月,将子同濯缨。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

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赋得云中辨江树

已极扶桑影,微依委杖林。

因波闻脱叶,傥别即伤心。

牛马虚秋水,猿猴隔楚吟。

安知如荠外,不是八公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述哀(其一)

心摧娲后石,泪尽蜀山鹃。

自恨无容地,谁还共戴天。

飞尘金齿路,沈日点苍烟。

愿挽乌号射,欃枪会应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述哀(其二)

黄竹歌残雪,苍梧泣断云。

三年曾克鬼,诸□乃无□。

逐日还何及,呼天竟不闻。

定知图箓秘,哀痛为斯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