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侯盛庸

将星已陨燕张王,王不归朝责盛庸。

开壁突来宜缚虎,穿营径去宛游龙。

角声平野星初落,马影长河草正浓。

阃外不闻天子诏,岂因叔父得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人物盛庸的英勇事迹与智谋。首联“将星已陨燕张王,王不归朝责盛庸”以“将星陨落”比喻英雄逝去,而“燕张王”可能是指燕王或其他重要将领,暗示盛庸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接着,“王不归朝责盛庸”则可能是在说盛庸被指责或责备,但具体情境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颔联“开壁突来宜缚虎,穿营径去宛游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盛庸的行动比作“缚虎”和“游龙”,前者强调其勇猛果断,后者则展现其灵活机智。这联诗展现了盛庸在战场上的非凡表现和战略智慧。

颈联“角声平野星初落,马影长河草正浓”描绘了战场的壮丽景象,通过“角声”、“星落”、“马影”和“草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英雄气概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战斗的持续。

尾联“阃外不闻天子诏,岂因叔父得相容”表达了盛庸在远离朝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支持和认可。这一句可能暗含了盛庸不受朝廷直接指挥,却能独立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况,体现了他的自主性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盛庸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军事行动的描述,展现了其作为将领的勇猛、智谋以及在复杂局势中的领导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传奇英雄的形象。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英国公张辅(其一)

安南二都环四江,地不内属自有唐。

叛服复何预我事,祸受天平归自老挝降。

芹跕伏兵杀天使,天兵从天插天翅。

插天翅,海茫茫,十八将军治军装。

八十万兵输兵粮,会平西侯于多邦。

多邦城高枕江绿,人持炬火吹铜角。

铜角一声战象来,绘狮冲象象猬缩。

直捣圆伞山,穷追咸水关,满海流血红斑斑。

季釐苍以小船走,反斗缚之奇罗口。

槛车护至京,宴奉天殿箫铙声。

安南平,安南平,从此十年长用兵。

形式: 古风

英国公张辅(其二)

永乐六年安南平,是年之冬变骤生。

七年远统平夷兵,八年春还秋复叛,明年仍赋征南行。

简定陈季扩,前后相继作。

一攻造舟叱览山,再攻荷花海之湾。

俘斩无算势未已,纷纷火燧爇象尾。

猬毛之矢刺天飞,象奴象鼻落如雨。

一战美良山,再战昆浦暹蛮间。

步骑蹴之传檄定,次第就擒海氛静。

海氛静,占城降,择故王后封为王。

版图不入归要荒,我无所利计大义,兴灭继绝辞堂堂。

奈何升州置卫所,人其人,土其土。

中国约束夷苦严,安南之风安于南。

南人不反那可得,宣德年间得而失。

王通盟,柳升没,依旧安南属外国。

形式: 古风

解学士缙

入直三朝礼遇隆,蛾眉害宠谮偏工。

凿江岂必通无益,试卷如何读不公。

异议穷兵踰绝徼,苦心夺嫡护储宫。

汉王法死占城弃,应吊忠魂积雪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胡忠安濙(其一)

圆光五色太和山,金殿双双白雉斑。

寿恺閒堂娱老地,为脩贺表不曾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