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名为《过滕县时去妖乱六年矣》。诗中表达了对过去六年动荡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当时未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导致局面恶化至白骨遍地的遗憾。
首联“六年聚不几流离,尚是沉疴未起时”描绘了过去六年间,尽管人们聚集在一起,但仍然经历了无数的流离失所,那时的困境还未完全显现出来。这里通过“流离”和“沉疴”两个词,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安。
颔联“钟乳大须倾十斛,春霖少亦与千犁”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治理或解决困境的力度进行了强调。其中,“钟乳”象征着需要大量资源或努力来解决问题,“十斛”和“千犁”则分别代表了巨大的数量和规模,暗示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巨大投入和努力。
颈联“许行有辨真妖首,毕战无能即贼师”揭示了对当时决策者能力的质疑。这里“妖首”和“贼师”比喻为祸害国家和社会的罪魁祸首,而“许行有辨”则表达了对有能力分辨并惩治这些罪魁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实际执行者无能为力的批评。
尾联“蚤使时贤知此意,不教白骨满潢池”表达了对如果当时有贤能之士能够理解并采取行动,就能避免更多无辜生命遭受苦难的感慨。这里“蚤使”意味着早些时候就应该采取行动,“白骨满潢池”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或动乱导致的惨状,强调了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同时表达了对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贤能之士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