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赋东园兄铜雀砚甚夸余独不然然苏长公诗铭梅都官长句皆尔如谓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不及鸳鸯飞乃有科斗情入用固为贵论古难与并之类是已敢并为之反骚

临洮健儿衷甲衣,曹家养儿乘祸机。

匹夫妄作九锡梦,鬼蜮敢学神龙飞。

负鼎而趍不遄死,筑台尚欲储歌舞。

但知铜雀望西陵,不觉妖狐叫墟墓。

分香卖履吁可怜,所志止在儿女前。

竟令山阳奉稚子,出尔反尔宁无天。

陈留作宾向司马,包羞更出山阳下。

国亡台废天厌之,何事人犹拾残瓦。

古来观物当观人,虞琴周鼎绝世珍。

区区陶甓出汉贼,矧可使与斯文亲。

歙溪龙尾誇子石,端州鸲眼真苍璧。

好奇不惜买千金,首恶宁容污寸墨。

书生落笔驱风雷,要学鲁史诛奸回。

请君唾去勿复用,铜雀犹在吾当摧。

形式: 古风

翻译

临洮的勇士身穿铁甲衣,曹家养育儿子只为祸乱时
平凡人妄想得到帝王的九锡尊荣,鬼魅也敢学神龙飞翔
背负重鼎趋炎附势,却不知速死,还建高台以享歌舞
只知在铜雀台上眺望西陵,不觉狐狸在荒坟中哀鸣
分香卖履多么可悲,目标仅限于儿女私情
最终让山阳守着幼儿,反复无常,难道没有天理
陈留之人作为司马的宾客,耻辱之下更逊于山阳
国家灭亡宫殿废弃,天意已厌弃,为何还有人捡拾残瓦
自古观察事物要看人品,虞舜的琴和周朝的鼎都是稀世珍宝
区区陶砖出自汉贼之手,怎能让它玷污了文雅之物
歙溪的龙尾石和端州的鸲眼璧,珍贵无比
为求奇物不惜千金,但首要罪恶怎能容忍沾染半点墨迹
书生挥毫如驱风雷,要像鲁国史官那样惩治奸邪
请你们唾弃这些,我定会摧毁这铜雀台

注释

衷甲衣:穿着铁甲。
曹家:指曹操家族。
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极高的荣誉。
鬼蜮:比喻阴险狡诈的人。
负鼎:背负重鼎,比喻承担重任。
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
山阳:地名,此处代指山阳公曹操。
陈留:地名,此处指陈留太守。
国亡台废:国家灭亡,宫殿废弃。
斯文:指文雅的事物或文化。
歙溪:地名,今安徽歙县。
端州:地名,今广东肇庆。
书生:读书人。
鲁史:指《春秋》,鲁国史官所记。

鉴赏

这首诗是在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文人风气。诗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抨击了那些只追求外在浮华、不顾内涵真实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真正文化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坚守。

“临洮健儿衷甲衣,曹家养儿乘祸机。” 这两句通过对两个家族的描绘,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命运。一个是强健之子穿着镀金甲胄,另一个则是在灾难中成长,这种对比隐含深刻的社会批判。

“匹夫妄作九锡梦,鬼蜮敢学神龙飞。” 这里指责那些平凡人妄想达到高贵的地位,甚至企图像神龙一样飞升,这是对当时文人的虚伪和不切实际的讽刺。

“负鼎而趍不遄死,筑台尚欲储歌舞。” 这两句描绘出一些人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放弃追求外在荣华的丑态,以及他们为了享乐而建造高台的荒唐行为。

“但知铜雀望西陵,不觉妖狐叫墟墓。” 铜雀指代古代名砚,西陵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文化价值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一些人的愚昧,他们只盯着外在的财富而不自知身处险境。

“分香卖履吁可怜,所志止在儿女前。” 这里描写了那些为了儿女甚至分香卖履的人,他们的志向仅限于家庭琐事,缺乏更高远的追求。

“竟令山阳奉稚子,出尔反尔宁无天。” 山阳可能是指代诗人所处之地。这里表达了对那些只关心个人和家族利益,不顾国家大义的人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对比和讽刺,展现了诗人的深刻见解和坚持真实文化价值的态度。他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浮华、追求表面的风气,并表达了对于真正文学艺术的敬仰。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鸭责鹭

物生天地间,谋食各从类。

平畴我所家,方逐鱼虾细。

尔鹭非吾徒,引颈乃旁睨。

纤鳞动微影,忽已落长喙。

洁白徒外观,贪墨实素志。

徘徊饱未休,阴攫殊得计。

我本能言者,责汝合思义。

君不见左右望而罔市利,有私龙断人所弃。

形式: 古风

猫犬叹

饭猫奉鱼肉,怜惜同寝处。

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

犬行常低循,猫坐辄箕踞。

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

虚堂夜搜搅,忽报犬得鼠。

问猫尔何之,翻瓮窃醢脯。

犬虽出位终爱主,猫兮素餐乌用汝。

形式: 古风

盘圃张伯诚饷柑

髯奚叩门踏枯叶,手持子敬相问帖。

筠篮包送洞庭秋,照眼错落黄金毬。

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

问渠几日辞霜枝,化作□□□□□。

道上应无公远嗅,定中安定王家□。

形式: 古风

祷雨积烟山之龙潭有应

神镵鬼凿深无底,谁敢然犀照秋水。

苍生望霖龙不起,蜡丸笺心聒龙耳。

髯张尾战珠脱腹,仰天嘘气阳侯哭。

铜瓶偷湫未及屋,黑云崩山雨如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