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桃源道中》由清代诗人秦潮所作,描绘了一幅桃源仙境的迷人景象,充满了隐逸与超脱的意境。
首句“山半真看踏絮云”,以“絮云”比喻轻盈飘渺的山间云雾,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断崖屹立看湖漘”一句,通过描绘峭壁与湖岸的壮丽景色,进一步渲染了桃源的神秘与美丽。
“美人兰浦行吟地,渔父桃源见在身”两句,运用典故,将古代文人雅士的行吟生活与桃源的现实场景相融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美人与渔父的形象,既展现了桃源中人物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处,也暗示了桃源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更是心灵归宿的理想之地。
“佳境烟萝迷过客,傍溪屋舍见遗民”则描绘了桃源中的宁静与和谐。烟萝缭绕的佳境让过客迷失方向,而傍溪的屋舍则显现了桃源中居民的安居乐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秦皇多少游仙梦,不道神仙苦避秦”一句,借古讽今,暗喻了历史上的帝王们对于仙境的向往,却忽视了真正的幸福在于平凡的生活。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加了诗歌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桃源道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学思考的桃源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