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内湖小村憩望

客行常喜此停车,村坞中藏四、五家。

挂壁绿萝牵补屋,环阶红槿织成笆。

溪云漠漠随流水,岸柳条条绾落花。

无限好山排万叠,当门似有画屏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诗人以“客行”为引子,表达了对偶然间发现的小村庄的喜爱之情。村庄隐藏于群山之中,仅见四五户人家,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

“挂壁绿萝牵补屋,环阶红槿织成笆。”这两句通过绿萝与红槿的自然生长,形象地展现了村庄的朴素与生机。绿萝攀附在墙壁上,不仅美化了房屋,也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红槿围绕着台阶,编织成篱笆,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村民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溪云漠漠随流水,岸柳条条绾落花。”描绘了水边的景色,溪流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流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岸边的柳树垂下枝条,轻轻揽住飘落的花瓣,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

“无限好山排万叠,当门似有画屏遮。”最后两句将视线拉高,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同天然的屏障,将这小村紧紧包围。这样的景象不仅壮观,也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游清潭内山

萝薜低垂纵步难,无边野趣饱游观。

山形盘曲疑无路,水势奔腾觉近滩。

短屋数椽门似窦,高堤几里树为栏。

此间幽奥堪肥遁,日拓疏窗对翠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过南港茶岩

墟落深藏乱树遮,悬崖绝壑势嵯岈。

惊人童稚蓬门立,款客盘飧野菜花。

牛角触墙成「八」字,马蹄去路辨三叉。

俨然身到崇安道,山北山南遍种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同友人迷途,夜宿山家,吟诗以记

乘兴探灵峦,山穷天已夕。

苍茫烟云合,行径渺无迹。

本非姓丁人,那得冲霄翮。

又非鹅笼生,家具口中积。

游侣三五辈,束手正无策。

忽闻犬吠声,知有隐者宅。

联襼相追寻,茅茨露岩隙。

举目共翘观,风景足幽僻。

门藉芦帘遮,屋有槿篱隔。

一扣幽扉开,主人称莫逆。

案上列琴书,窗前植松柏。

截竹架檐端,烹茶分泉脉。

留我抵足眠,藤床可安席。

自言栖岩阿,不类车尘迫。

安居数十年,优悠无恐嚇。

妄念永不生,心閒身乃适。

兴到读「黄庭」,饥来煮白石。

扫地静焚香,内和外安息。

颐养乐天真,奚烦求玉液。

不闻先达言,「光阴如过客」。

何必自羁鞿,此心为形役。

叹我落尘网,举步天地窄。

人耐幽寂难,我求不可获。

贱者虽自贱,南面不与易。

天明辞主人,恋恋怀难释。

临别订后期,重来觅欢怿。

指点山下途,所经如别辟。

回顾幽人居,巑岏皆峭壁。

形式: 古风

自题万壑松古琴歌

君不见灵光之殿能常峙,独立崔巍众翘企。

又不见显庆之辂能久存,任教戎马来播掀。

若非神物常护卫,石泐金寒久应敝。

兹有琴名「万壑松」,青莲佳句工形容。

质轻如纸坚如玉,漆光幻出云烟浓。

陆离不藉玳瑁饰,斑驳浑同苔藓封。

蛇腹已誇化工妙,牛毛又受断文重。

文士纷纷琴是抱,琴中别有商山皓。

三尺丝桐鬼神呵,数点梅花天地老。

荒唐何必说钧天,元音细按出冰弦。

断续隔林传远磬,琤琮漱石听鸣泉。

彝是商兮鼎是夏,太古之物岂徒然。

鸢飞鱼跃天机畅,馀音既歇心尤旷。

想见当时运斧功,饬材精庀诚哲匠。

嗟予嗜痂生海东,十年大索难遭逢。

坐上指南忽有客,不辞航海求真龙。

赵璧价昂非所惜,果然得此拟焦桐。

腹镌「至德」唐年号,邂逅如观千岁翁。

尤欣本为吾家物,「次崖」二字篆奇崛。

后因兵燹归登瀛,五叶珍藏谁敢乞。

我今一旦购得之,登山临水每携持。

凉月当空一再鼓,如对先生抱膝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