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人迷途,夜宿山家,吟诗以记

乘兴探灵峦,山穷天已夕。

苍茫烟云合,行径渺无迹。

本非姓丁人,那得冲霄翮。

又非鹅笼生,家具口中积。

游侣三五辈,束手正无策。

忽闻犬吠声,知有隐者宅。

联襼相追寻,茅茨露岩隙。

举目共翘观,风景足幽僻。

门藉芦帘遮,屋有槿篱隔。

一扣幽扉开,主人称莫逆。

案上列琴书,窗前植松柏。

截竹架檐端,烹茶分泉脉。

留我抵足眠,藤床可安席。

自言栖岩阿,不类车尘迫。

安居数十年,优悠无恐嚇。

妄念永不生,心閒身乃适。

兴到读「黄庭」,饥来煮白石。

扫地静焚香,内和外安息。

颐养乐天真,奚烦求玉液。

不闻先达言,「光阴如过客」。

何必自羁鞿,此心为形役。

叹我落尘网,举步天地窄。

人耐幽寂难,我求不可获。

贱者虽自贱,南面不与易。

天明辞主人,恋恋怀难释。

临别订后期,重来觅欢怿。

指点山下途,所经如别辟。

回顾幽人居,巑岏皆峭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晚迷失于山中,最终找到一户隐居人家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乘兴探灵峦”,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地探索神秘的山峦。接着,“山穷天已夕”描绘了日暮时分,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随后,“苍茫烟云合,行径渺无迹”则展现了山中烟云缭绕,道路难寻的景象。

“本非姓丁人,那得冲霄翮。又非鹅笼生,家具口中积。”这几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并非出身显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积累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游侣三五辈,束手正无策。”描述了诗人与几位同伴在山中迷失,束手无策的情景。然而,他们很快听到了狗吠声,找到了隐居人家。

“联襼相追寻,茅茨露岩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一行人寻找隐居人家的过程,以及到达后发现的简陋但充满自然之美的小屋。

接下来的几句话,如“案上列琴书,窗前植松柏。截竹架檐端,烹茶分泉脉。”展现了隐居人家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自然与艺术的气息。

“留我抵足眠,藤床可安席。”表达了主人的热情款待,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最后,“自言栖岩阿,不类车尘迫。安居数十年,优悠无恐嚇。”通过主人的话,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自题万壑松古琴歌

君不见灵光之殿能常峙,独立崔巍众翘企。

又不见显庆之辂能久存,任教戎马来播掀。

若非神物常护卫,石泐金寒久应敝。

兹有琴名「万壑松」,青莲佳句工形容。

质轻如纸坚如玉,漆光幻出云烟浓。

陆离不藉玳瑁饰,斑驳浑同苔藓封。

蛇腹已誇化工妙,牛毛又受断文重。

文士纷纷琴是抱,琴中别有商山皓。

三尺丝桐鬼神呵,数点梅花天地老。

荒唐何必说钧天,元音细按出冰弦。

断续隔林传远磬,琤琮漱石听鸣泉。

彝是商兮鼎是夏,太古之物岂徒然。

鸢飞鱼跃天机畅,馀音既歇心尤旷。

想见当时运斧功,饬材精庀诚哲匠。

嗟予嗜痂生海东,十年大索难遭逢。

坐上指南忽有客,不辞航海求真龙。

赵璧价昂非所惜,果然得此拟焦桐。

腹镌「至德」唐年号,邂逅如观千岁翁。

尤欣本为吾家物,「次崖」二字篆奇崛。

后因兵燹归登瀛,五叶珍藏谁敢乞。

我今一旦购得之,登山临水每携持。

凉月当空一再鼓,如对先生抱膝时。

形式: 古风

闻警

日日传闻警报频,风声鹤唳半疑真。

可怜萧散琴诗客,也作仓皇甲冑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台、凤土匪滋事,闻警戒严

戎装日日上城巅,饷窘兵孱械未全。

披甲营徒张赤帜,买刀家尽卖乌犍。

人敲刁斗残更月,官括荒城富室钱。

如此年时如此况,乐输争奈奋空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叹

寇起萑苻叹蔓延,即今海甸尽骚然。

征途处处生荆棘,战地家家废陌阡。

浪巨农曾空菽粟,兵多灶又起风烟。

堪嗟百里膏腴地,数载纷纷尽变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