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静谧之美。诗人以“乱峰出云气,孤嶂秋天白”开篇,运用对比手法,将群山的起伏与孤峰的独立,云雾的缭绕与秋日的清白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清幽的自然景象。
接着,“草亭撑拮横翠岩,主人端坐无今昔”,描绘了草亭与翠岩相映成趣的画面,主人的静坐则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和时间感,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下临千仞不断之回溪,上有万丈破碎之石壁”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势的险峻与水流的曲折,千仞与万丈的对比,凸显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壮丽。
“石梁不动白石高,瀑布下激青厓牢”中,“石梁”与“白石”、“瀑布”与“青厓”的组合,不仅描绘了静态与动态的美,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龙湫雁荡若在眼,碧潭霜树风萧萧,侧身南望徒心劳”几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广阔的自然世界,仿佛置身于龙湫雁荡之中,感受碧潭霜树的宁静与风的轻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