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穷冬时节策马走访南山的景象与心境。开篇即以“穷冬策羸马,祇役走南山”写出行者冒着严寒踏上荒凉之地的情形,通过“原野势忽尽,并溪屡回沿”表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诗人对景物的细腻观察。
接下来的“列石如牛羊,流泉鸣佩环”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间的奇特景致和清澈的溪水声响。随后的“两峡忽壁立,仰失团圆天”表达了诗人在面对险峻山峦时的心境变化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浅涧冻欲绝,层冰洌我泉”写出了严冬中水流的坚忍不屈和诗人的心灵之泉。紧接着,“跻攀越前岭,危石万丈悬”展示了行者在险峻山路上的艰难跋涉。
“衣薄近翠壁,云低上层颐”则通过对比衬托,强调了诗人在这片冷清之地的孤独与寒冷。接着,“谷深日无辉,地绝风更寒”进一步渲染出山谷中阴暗和寒意。
“百里不逢人,我徒互悲叹”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与对人世间温暖的向往。而“但见女几峰,万寻戈剑攒”则是对景物的描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淋漓锁冰雪,冷射狐裘穿”表现了严冬之中自然界的苍凉,以及诗人的衣衫单薄。接下来的“日暮投主人,茅茨起孤烟”则写出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寻找住处的情景。
“燃薪不计束,未解手足拳”通过对火光和手脚冻僵的描绘,传达了寒冷之中求暖的渴望。而“主人前致辞,问官来苦艰”则是诗人在投宿之时,对主人的询问做出的回答。
“我答岂得已,王事不可闲”表明了诗人对待遇之事务的重视与责任感。紧接着,“馈我脱粟饭,殷勤为加餐”则是主人对诗人的款待,以及诗人对此种关怀的感激。
“山家无酒肉,粗粝味亦甘”通过对简单食物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质朴生活的接受与享受。而“月出万岭光,夜归霜满鞍”则是对夜晚景象和行者归途情形的描绘。
“回视所历途,猿鸟应愁颜”通过对路途的回望,以及对猿鸟鸣叫声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思与旅途之孤独。最后,“暗想酸两股,夜眠惊梦魂”则是对诗人在夜晚时分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之中,对生活、自然与人世间温暖的独特感悟和深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