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乍浦镇在战后恢复时期的景象。首句“一从浃口走孙恩”,开篇即点明了乍浦曾遭受孙恩之乱的历史背景,暗示了这里曾经历过的动荡与破坏。接着,“海甸军容肃尚存”一句,展现了尽管战乱已过,但军纪犹存的景象,军容整齐,秩序井然。
“驻水艅艎千户率”描绘了水军的布置,千艘战船停泊水面,指挥有序,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防御能力。“固山戈马八旗屯”则进一步强调了陆上军队的驻扎,八旗兵士持戈骑马,固守山地,彰显了清朝军队的威武与纪律。
“州粮斗募输茅寨”描述了地方官府组织民众募捐粮食,用于重建家园的情景,体现了政府与民众共同应对困难的决心。“烽堠台荒列菜门”则通过荒废的烽火台和排列的菜门,反映了战后的萧条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曾经的警戒与防御设施。
最后,“民甲更闻严夜保,柝声如雨月黄昏”描绘了夜晚,民兵加强巡逻,柝声如雨点般密集,回荡在月色下的场景,既表现了对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民众在战后重建生活中的努力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乍浦镇在战乱之后的恢复过程,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描绘,以及对未来重建的希望,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