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为总得居士寿

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

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却愿驾柴车。

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

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张孝祥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一》,是一篇送别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英雄事业的怀念和个人理想的渴望。

首句“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以诸葛亮三次到隆中访孔明为开篇,借指自己屡次寻找知音。"圯上一编书"则是比喻自己的文学创作,如同古人在山巅之上留下的墨迹。

接着,“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感慨和对于过往英雄业绩的回味。"馀事了寰区"则是指那些英雄的事迹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卻愿驾柴车。”这里的“二子”通常被解为孔明和伯夷,表达了词人对于他们超脱尘俗、淡泊名利的精神态度的赞赏。"一笑眇然兹世"则是说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他们的一笑却显得那么超然物外。"卻愿驾柴车"表达了词人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像他们那样超脱尘世。

以下几句“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远离城市喧嚣、归隐山林的向往。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此句中“纶巾羽扇”形象地描绘了一群文人墨客在凉爽的风光中互相观赏仙儒图画的情景,体现了词人对于书画艺术的喜爱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这里“莼鲈笠泽”指的是世俗功名利禄,词人表达了自己并不为这些所动心,只愿意保持一份超然的气质,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广阔的江湖之中。

最后,“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则是描绘了一幅词人独酌明月、饮酒畅谈的画面。"高曳九霞裾"形容的是词人的长衫在风中飘扬,如同仙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英雄事业的怀念、个人理想的渴望,以及超脱尘俗、追求高洁生活的愿望。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五)汪德邵无尽藏

淮楚襟带地,云梦泽南州。

沧江翠壁佳处,突兀起红楼。

凭仗使君胸次,与问老仙何在,长啸俯清秋。

试遣吹箫看,骑鹤恐来游。欲乘风,凌万顷,泛扁舟。

山高月小,霜露既降,凛凛不能留。

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横槊,兴废两悠悠。

此意无尽藏,分付水东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一)为方务德侍郎寿

紫橐论思旧,碧落拜除新。

内家敕使,传诏亲付玉麒麟。

千里江山增丽,是处旌旗改色,佳气郁轮囷。

看取连宵雪,借与万家春。建崇牙,开盛府,是生辰。

十州老稚,都向今日祝松椿。

多少活人阴德,合享无边长算,惟有我知君。

来岁更今日,一气转洪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四)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隐静山观雨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此地独从容。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