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六)隐静山观雨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此地独从容。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观雨景。"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开篇便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山峦与云气、谷壑与回旋之风的交织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接着,"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一句,则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山神在辅助下,让诗人得以目睹难得的奇景,而那碧霄之龙,更是增添了一份仙幻色彩。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三句,通过对电闪雷鸣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天气的剧烈变化和山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这些自然现象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似乎有要撕裂天际的力量。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则转而描写暴雨如注,水流倾泻至一处名为“宝莲宫”的地方,这可能是一个山中寺庙,或是诗人心中的某种精神寄托。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此地独从容"几句,诗人以静观动的姿态,坐在高处,观看下方汹涌澎湃的洪流,而世间的喧嚣纷扰,在此刻似乎已被抛诸脑后,只有眼前的山水才是真实且安宁的。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一段,则表达了雨水洗涤心灵尘埃的意象,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对万物的滋养与赋予,而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默默无闻,不事张扬。

最后,"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则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象,天空突然间晴朗,太阳也从云层中探出头来,照耀着大地。

整首诗通过对山观雨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审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净化与安宁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

鳌禁辍颇牧,熊轼赖龚黄。

一时林莽千险,蜂午要驱攘。

金版六韬初试,烟敛山空野迥,低草见牛羊。

旒纩释南顾,戈甲濯银潢。玉书下,褒懿绩,促曹装。

帝宸天近,红旆东去带朝阳。

归辅五云丹陛,回首楚楼千里,遗爱满潇湘。

应记依刘客,曾此奉离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二)凯歌上刘恭父

猩鬼啸篁竹,玉帐夜分弓。

少年荆楚剑客,突骑锦襜红。

千里风飞雷厉,四棱星流彗扫,萧斧锉春葱。

谈笑青油幕,日奏捷书同。诗书帅,黄阁老,黑头公。

家传鸿宝秘略,小试不言功。

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

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

天上掌纶手,阃外折冲才。

发踪指示,平荡全楚息氛埃。

缓带轻裘多暇,燕寝森严兵卫,香篆几徘徊。

襦裤见歌咏,桃李藉栽培。紫泥封,天笔润,日边来。

趣装入觐,行矣归去作盐梅。

祖帐不须遮道,看取眉间一点,喜气入尊罍。

此去沙堤路,平步上三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送谢倅之临安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胜情。

见公秣马东去,底事却欣欣。

不为青毡俯拾,自是公家旧物,何必更关心。

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

日边仍有知己,应剡荐章间。

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

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