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乡路穿京过,宁心去少同。
日斜寻阔碛,春尽逐归鸿。
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春尽之时踏上归途的场景。开篇"乡路穿京过,宁心去少同"两句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宁心”一词蕴含着诗人对朋友平安之心,而“去少同”则透露出诗人希望他们能够再次相聚的渴望。
接着,"日斜寻阔碛,春尽逐归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情景。黄昏时分,太阳倾斜,朋友踏上了归途,而诗人则留下细数着远方的飞鸟,这些都是送别时常见的情景。
"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通过“独树”的寂寞和“河声”、“塞色”的萧索,传达出一种边疆的孤寂与苍凉之感。
最后,“怜君到此处,卻背老莱風”两句中,“怜君”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而“却背老莱风”则是指友人即将远离这片土地,背向着那令人怀念的风景。这里的“老莱风”极富画面感,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更蕴含了诗人对朋友将要经历的艰难和自己留下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了送别时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深切祝愿。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在边塞题材上的高超造诣。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洪州向西顾,不忍暂忘君。
记得瀑泉落,省同幽鸟闻。
一回经雨雹,长有剩风云。
未定却栖息,前头江海分。
山下望山上,夕阳看又曛。
无人医白发,少地著新坟。
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
东归聊一吊,乱木倚寒云。
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
昔朝曾侍玄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
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
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先生不折桂,谪去抱何冤。
已葬离燕骨,难招入剑魂。
旅坟低却草,稚子哭胜猿。
冥寞如搜句,宜邀贺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