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先生不折桂,谪去抱何冤。
已葬离燕骨,难招入剑魂。
旅坟低却草,稚子哭胜猿。
冥寞如搜句,宜邀贺监论。
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人离去之痛苦和怀念之情的诗歌。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内心的情绪。
"先生不折桂,谪去抱何冤"一句中,“折桂”通常是指古人登山采药或取桂以表彰功绩,但这里“不折桂”可能暗示诗中的“先生”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崇。"谪去"意味着被贬官离去,"抱何冤"则表现了对命运的不平和怀抱的冤屈。
"已葬离燕骨,难招入剑魂"这两句则转向故人已逝,埋骨异乡,心中之痛苦和思念之深重。"已葬"说明故人已经去世并被埋葬,而"离燕骨"强调了离别之痛和北方寒冷的环境。"难招入剑魂"则是说故人的精神无法召回,"剑"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边塞之地的险峻。
"旅坟低却草,稚子哭胜猿"中,“旅坟”即是在外的墓地,而“低却草”则描绘了时间流逝和荒凉之景。"稚子"指年幼的孩子,而"哭胜猿"则是说孩子的哭声如同山林中的猿啼,表现了无尽的哀伤。
最后两句"冥寞如搜句,宜邀贺监论"可能是在提醒读者要去理解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以及他们生前的作为。"冥寞"指的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实,而"如搜句"则是说像寻找诗句一样去探求真相。"宜邀贺监论"则是在建议应该请教有识之士来评议和讨论。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命运的不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青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
鸟来伤贾傅,马立葬滕公。
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
一朝今古隔,惟有月明同。
霁动江池色,春残一去游。
菰风生马足,槐雪滴人头。
北阙尘未起,南山青欲流。
如何多别地,却得醉汀洲。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歧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高僧不负雪峰期,却伴青霞入翠微。
百叶岩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
风生碧涧鱼龙跃,威振金楼燕雀飞。
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