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润卿博士

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将收芝菌唯防雪,欲晒图书不奈云。

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用谁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高眠之人追求玄纁之贵,一生围绕着鹊尾金炉燃烧。
尘世之外的人视他如许掾,山中土地神被尊为茅君。
采摘灵芝菌时担心大雪,想晒书卷又无奈阴云蔽日。
如果真能一直隐居,封禅大典的祝文由谁撰写?

注释

高眠:指隐居生活。
玄纁:古代祭祀用的贵重丝织品。
鹊尾金炉:象征富贵的装饰品。
许掾:古代官职,这里比喻有才德的人。
茅君:道教中的土地神。
芝菌:指仙草,象征长寿或灵异。
雪:象征困难或不祥。
云:象征天气变化,也暗示隐居环境的清幽。
华阳:道教中的仙人名,此处代指隐士。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寄润卿博士》。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书籍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

这里,诗人提到“高眠”指代隐居之士,用以比喻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而“要玄纁”则是指那些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他们如同古时用来熏香的金炉,一生都在不断地净化心灵。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诗人通过对比“尘外乡人”与“山中地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尊重。“许掾”可能指的是隐居之士,而“茅君”则可能是对山中地主的尊称。

"将收芝菌唯防雪,欲晒图书不奈云。"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的关切。“将收芝菌”象征着搜集珍贵的学问,而“唯防雪”则是担心这些知识会被时光所湮灭;“欲晒图书”表明诗人想要深入研究和理解经典著作,但“不奈云”则显示了面对自然力量(如同大自然中的云雾)时的无力感。

"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用谁文。"

最后两句中,“若使华阳终卧去”可能是指某种文化或知识体系的消失,而“汉家封禅用谁文”则是在询问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我们还能依靠哪些文献来进行文化传承和修身养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知识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友人的深情寄托。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兵绕临淮数十重,铁衣才子正从公。

军前草奏旄头下,城上封书箭?中。

围合只应闻晓雁,血腥何处避春风。

故人勋重金章贵,犹在江湖积剑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琼州杨舍人

德星芒彩瘴天涯,酒树堪消谪宦嗟。

行遇竹王因设奠,居逢木客又迁家。

清斋净溲桄榔面,远信闲封豆蔻花。

清切会须归有日,莫贪句漏足丹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

青冥向上玉霄峰,元始先生戴紫蓉。

晓案琼文光洞壑,夜坛香气惹杉松。

闲迎仙客来为鹤,静噀灵符去是龙。

子细扪心无偃骨,欲随师去肯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徵君何处寻。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