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竹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偶尔从山中的僧院中,把它们移到屋旁种植。
每天都有好风轻轻吹过,偶尔有幽静的鸟儿飞来作伴。
清风如诗,穿过月光,酒杯中笼着烟雾,增添了几分诗意。
在南窗下,我轻松地醒来,听到窗外萧瑟的雨声回荡。

注释

偶:偶尔。
自:从。
山僧院:山中的僧院。
移归:移到。
傍砌栽:屋旁种植。
好风:好风。
终日:每天。
幽鸟:幽静的鸟儿。
有时来:偶尔飞来。
筛月:穿过月光。
牵诗兴:激发诗情。
笼烟:笼着烟雾。
伴酒杯:陪伴酒杯。
南窗:南窗。
睡轻起:轻松醒来。
萧飒:萧瑟。
雨声回:雨声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僧院移植竹子并带回家中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给居所带来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怀,山僧院本是清净之地,而从中选取佳竹移植于家园之旁,不仅丰富了生活的景观,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这是对环境变化的细腻描写。和煦的风轻拂,吸引着那些深居简出的幽静小鸟前来探访,这些自然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灵感的泉涌。月光如筛网一般柔和地照耀着,他的诗意得以激荡;而轻烟缭绕,则是品味美酒时的佳伴。这两句生动展示了诗人如何从自然界汲取创作灵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最后一联则描绘了一幅宁静夜晚的图景。诗人在南窗下安然入睡,而当清晨醒来,便是那细微而连绵的雨声,如同自然界最柔和的乐音轻轻奏响。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一种对温馨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庭院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一片痴心,以及他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和宁静的心境。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细节的观察与感悟,使得这首简短的诗作充满了生趣与情致。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思九江旧居三首(其一)

结茅曾在碧江隈,多病贫身养拙来。

雨歇汀洲垂钓去,月当门巷访僧回。

静临窗下开琴匣,闷向床头泼酒醅。

游宦等闲千里隔,空馀魂梦到渔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思九江旧居三首(其二)

门前烟水似潇湘,放旷优游兴味长。

虚阁静眠听远浪,扁舟闲上泛残阳。

鹤翘碧藓庭除冷,竹引清风枕簟凉。

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思九江旧居三首(其三)

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

槛底江流偏称月,檐前山朵最宜秋。

遥村处处吹横笛,曲岸家家系小舟。

别后再游心未遂,设屏惟画白蘋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思旧游有感

长忆衔杯处,酕醄尚未阑。

江南正烟雨,楼上恰春寒。

好树藏莺密,平芜彻野宽。

如今无处觅,音信隔波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