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仞墙边绝路岐,野才非合自求知。
灵湫岂要鱼栖浪,仙桂那容鸟寄枝。
纤草不销春气力,微尘还助岳形仪。
从来为学投文镜,文镜如今更有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作品,名为《投翰林萧侍郎》。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九仞墙边绝路岐,野才非合自求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偏僻孤寂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即便在远离尘世的地方,他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灵湫岂要鱼栖浪,仙桂那容鸟寄枝。" 这两句以水和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他希望找到自己的归宿,就像鱼儿在清澈的溪流中自由游弋,鸟儿在古老的桂树上安然栖息。
"纤草不销春气力,微尘还助岳形仪。" 这两句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即便是细小的野草,也充满了生机,而微小的尘埃也能映衬出山岳的雄伟。
"从来为学投文镜,文镜如今更有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和知识的深刻理解。他将文学比喻为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生的真实与深度,而他也在探询,在当下还能找到几位真正懂得欣赏这面文镜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文学的尊崇,以及对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土的情怀。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十载声沈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
岂能得路陪先达,却拟还家望少微。
战马到秋长泪落,伤禽无夜不魂飞。
平生祗学穿杨箭,更向何门是见机。
一第时难得,归期日已过。
相看玄鬓少,共忆白云多。
楚阔天垂草,吴空月上波。
无人不有遇,之子独狂歌。
古驿成幽境,云萝隔四邻。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
废巷荆丛合,荒庭虎迹新。
昔年经此地,终日是红尘。
心将积雪欺,根与白云离。
远寄僧犹忆,高看鹤未知。
影交新长叶,皴匝旧生枝。
多少同时种,深山不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