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雪

黑暗泉台,青对漆灯,骤被黄头惊觉。

讶旦暮千年,未来先料。

七义荒原怅望,问旧鹤、何时归华表。

阿咸多事,数行古墨,感人幽抱。人杳。更凭吊。

想醉尉风流,玉楼归早。只曙后、星孤黛描京兆。

官舍相依有弟,叹白发、青裙垂垂老。

剩片石、谶语流传,恰与武强同调。

形式: 词牌: 催雪

鉴赏

这首诗《催雪》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黑暗泉台,青对漆灯”,以“黑暗泉台”象征逝去的世界,而“青对漆灯”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骤被黄头惊觉”一句,以突然的惊醒,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讶旦暮千年,未来先料。”诗人惊讶于时间的飞逝,仿佛千年之变就在旦夕之间,对未来有着超前的预知,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接着,“七义荒原怅望,问旧鹤、何时归华表。”诗人站在荒凉之地,遥望天空,询问着曾经的伴侣何时能归来,表达了对友情、爱情的深深怀念。

“阿咸多事,数行古墨,感人幽抱。”阿咸的多情,使得几行古墨都充满了情感,触动了诗人心中的幽深思绪。这里通过“古墨”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寓意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

“人杳。更凭吊。”随着人物的消失,诗人只能凭吊往事,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怀念之情。“想醉尉风流,玉楼归早。”诗人想象着自己在美酒与佳人的陪伴下,早早地回到华丽的楼阁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

“只曙后、星孤黛描京兆。”夜幕降临后,星辰孤独地描绘着京城的轮廓,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官舍相依有弟,叹白发、青裙垂垂老。”诗人感叹于兄弟间的相伴,以及岁月无情,让青春不再,白发渐生。

最后,“剩片石、谶语流传,恰与武强同调。”诗人发现一块刻有预言的石头,其内容与武强的故事相呼应,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

早岁诗歌,中年笺注,句消钟鼎旂常。

俎豆名山,平生两瓣心香。

遗经独抱司农注,附千秋、高密门墙。

更倾心、白傅风流,长庆篇章。

礼堂犹幸留遗像,其香山居士,须鬓苍浪。

妙墨摩来,真教素壁生光。

云楣待仿箫斋例,论高名、郑白相当。

待他年、侨札周旋,再证行藏。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庆春宫

环堵三间,东西相向,读书静坐都适。

邺架图书,欧斋钟鼎,米船书画环集。

兴阑神倦,又清对、蒲团即栗。

古今逆旅,天地蘧庐,有斯安宅。个中妙处难言。

从有观无,以儒参佛。

排日工夫,按时蚤暮,兼或抡流双只。

此乡终老,算吾辈、区区愿毕。

空山寂寞,更进竿头,两途归一。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点绛唇.闺中四时词

杨柳楼台,绣床香梦莺催醒。绮窗闲凭。

人与花容称。乍脱鹴裘,尚怯春衫冷。东风紧。

嫩寒犹劲。蜂蝶枝头等。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昼漏迟迟,洞房冰簟朝慵起。枕痕红腻。

消了眉边翠。满院熏风,欲避愁无计。纱窗闭。

素罗偷试。古剌瓶中水。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