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渠说佛有难,我说渠有灾。
但看我避难,何处有相随?
有无不是说,去来非去来。
为你说难法,对面识得来。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僧人从谂所作的《颂》。从谂以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佛法中的“难”与“灾”的概念,以及“有”与“无”、“去”与“来”的哲学问题。
首句“渠说佛有难,我说渠有灾”,从谂以第三人称“渠”指代他人对佛法的理解,提出对方认为佛面临困难,而从谂则认为对方自身正遭遇灾祸。这种对比揭示了理解佛法时的主观性与相对性。
接着,“但看我避难,何处有相随?”从谂强调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自我解脱,暗示真正的困难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的执念。同时,他提出疑问,如果自己都能避难,那么在何处能找到与自己的相随呢?这引出了关于自我认知和内在联系的思考。
“有无不是说,去来非去来。”这一句进一步探讨了存在与不存在、过去与未来的概念。从谂指出,谈论有无、去来并非绝对的真理,而是相对的、主观的感知。这体现了禅宗中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即一切皆空,无固定不变的本质。
最后,“为你说难法,对面识得来。”从谂表示愿意为对方解释难以理解的佛法,同时也暗示通过直接体验和对话,对方能够认识到这些道理。这不仅是对佛法的传授,也是对如何通过实践和交流来领悟真理的指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融合了禅宗的智慧与哲思,引导读者反思自我、理解佛法,并鼓励通过实践和对话来获得真知。
不详
当机直面提,直面当机疾。
报尔凌行婆,哭声何得失。
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
当时魔竭国,几丧目前机。
披沙辛苦见伤怀,往往分毫望亦乖。
力尽半年深水里,难全为一凤凰钗。
茫茫大块兮奫沦逶迤,生我至德兮其心孔殷,茫茫兮孰知其施?
道之虚,维吾之庐。阛之隘,维吾之宾矣。
道之谧,维吾之室。阛之嚣,维吾之党矣!
杳乎徐乎,辽乎冥乎,维吾之娱矣!
刚龙之蟠长云兮夭矫蜿蜒,修鳞之喜横海兮纷潾漩沿,游神于六合之外兮希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