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回忆往昔造访隐士居所的情景。首句“忆昔曾来访隐沦”,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追忆起曾经探访过一位隐居在山水间的高人。接着,“潇然云水隔凡尘”一句,通过“潇然”二字,形象地表达了隐士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云水”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画船祇载溪中月,白酒长添座上春”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画船载月的静谧与白酒添春的热烈巧妙结合,既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也暗示了主人待客的热情与豪放。其中,“溪中月”与“座上春”分别代表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乐,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平衡。
“昼掩山扉无俗客,夜吟石鼎有高人”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生活的日常情景。白日里,山门紧闭,拒绝了世俗的打扰;夜晚时分,石鼎旁的吟诵声却透露出高人的存在,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隐逸生活的清静与高雅。
最后,“飘飘洒落青衫子,共话平生泪满巾”两句,以诗人与隐士共话平生的场景收尾,通过“飘飘洒落”的动作和“泪满巾”的细节,不仅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不舍。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