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无闷

天与多才,不合更与,殢柳怜花情分。

甚总为才情,恼人方寸。早是春残花褪。

也不料、一春都成病。

自失笑,因甚腰围半减,珠泪频揾。难省。

也怨天、也自恨。怎免千般思忖。

倩人说与,又却不忍。拼了一生愁闷。

又只恐、愁多无人问。

到这里,天也怜人,看他稳也不稳。

形式: 词牌: 无闷

鉴赏

这首宋词《闺怨无闷》是程垓所作,以闺中女子的口吻,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词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才情出众却陷入情感纠葛的困境。

首句“天与多才,不合更与,殢柳怜花情分”,写女子天赋异禀,本应无忧无虑,却偏偏被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眷恋所困扰。接下来,“甚总为才情,恼人方寸”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才情如何搅扰了她的心绪,使她在春天将尽、花朵凋零时,陷入了深深的哀愁。

“早是春残花褪,也不料、一春都成病”,表达了女子因春去花落而引发的身心疲惫,甚至因此消瘦。“自失笑,因甚腰围半减,珠泪频揾”则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她的无奈与悲伤。

进入下片,“也怨天、也自恨”揭示了她内心的矛盾,既责怪上天赋予她过多的感情,又自我反省。她求助于他人,却又难以启齿,只能独自承受。“拼了一生愁闷”表达了她对愁苦的无尽忍受,但又担心无人关心。“到这里,天也怜人,看他稳也不稳”以天的视角,暗示了主人公在情感漩涡中的摇摆不定,是否能真正稳定下来。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闺怨为主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展现了女子才情带来的烦恼和孤独,以及她试图挣扎和寻求慰藉的过程。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

倩娇莺姹燕,说不尽、此时情。

正小院春阑,芳园昼锁,人去花零。

凭高试回望眼,奈遥山远水隔重云。

谁遣风狂雨横,便教无计留春。谁知雁杳与鸿冥。

自难寄丁宁。纵柳院颦深,桃门笑在,知属何人。

衣篝几回忘了,奈残香、犹有旧时熏。

空使风头卷絮,为他飘荡花城。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玉楼春

疏枝半作窥窗老。又是一年春意早。

风低小院得香迟,月傍女墙和影好。

去年苦被离情恼。今日逢花休草草。

后时花紫尽从他,且趁先春拼醉倒。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二江得书作

别时已有重来愿。谁料情多天不管。

分明咫尺是青楼,抵死浓云遮得遍。

寄声只倚西飞雁。雁落书回空是怨。

领愁归去有谁知,水又茫茫山又断。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水龙吟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愁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