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丽卿(其三)

西风吹散马头尘,忍见南来白水津。

不独别离伤远道,衰迟亦是要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赵丽卿(其三)》。诗中以西风起兴,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凄凉氛围。首句“西风吹散马头尘”以西风起笔,既点出了送别的季节,也暗示了离别的哀愁。次句“忍见南来白水津”,诗人不忍目睹友人踏上南行的渡口,白水津在此处象征着离别的起点,增添了离别的不舍与无奈。

接着,“不独别离伤远道”,诗人进一步深化情感,指出不仅仅是别离让远方的道路显得悲凉,更是因为自己的衰老和迟暮,使得这送别的场景更加触动人心。最后,“衰迟亦是要归人”,诗人以自我的老迈之态,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伤,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赵丽卿(其四)

清秋北雁尽南征,我独东归计未成。

为计金陵文酒伴,年来白发满头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洪玉方

才接鸳行喜有馀,又驱王事驾轺车。

君频有役难为别,我老思家欲附书。

道路风波方浩荡,岁寒冰雪定何如。

此行国计从知重,四海民劳亦可虞。

形式: 七言律诗

送于器之廉宪还滁

东风吹尽燕台雪,潞水垂杨已堪折。

自笑人生得几时,三年两度都门别。

都门日日有行人,我独与君情最亲。

向来宦辙苦南北,去此尚是江湖身。

君向江湖我尘土,从此云山亦修阻。

岂惟去住隔云泥,本自疆封限吴楚。

忆得滁阳始相见,绀发垂云俱弱冠。

四十年来转首空,升沉异势容颜变。

不独容颜改旧时,世情翻覆浮云移。

江湖风月足涛浪,道路天险藏嵚巇。

君能不易平生志,岂识人间有机事。

不将妩媚猎时名,更树风声招物忌。

践扬中外垂廿年,空囊羸马意萧然。

昂藏不受世人识,肮脏徒为知己怜。

知己怜君君不恨,浙水东西有公论。

但须俯仰面无惭,未怕伶俜身独困。

平生颇厌乞墦徒,昏夜哀怜正堪悯。

若教游宦损初心,相去中间不能寸。

此志悠悠我独知,青山不负当年期。

幽谷云深每独往,琅琊月出咏归迟。

醉翁亭下泉堪酿,君去归兮我惆怅。

四时朝暮古人情,同负幽怀不同赏。

形式: 古风

送卢师陈奉使紫荆关

季冬繁霜雪,塞草寒不菲。

之子遵朔方,驾言即长岐。

扬旌灞水北,促辔渔阳西。

岂不念修阻,王程有严期。

丈夫既策名,委身事驱驰。

咨诹重将指,辛苦焉得辞。

况君志远游,夙昔攻文词。

上谷古雄镇,幽并势威夷。

于焉寄慷慨,亦足宣遐思。

岂若抱椠人,终年守金闺。

鸣珂紫云阙,端简白玉墀。

通籍岂不佳,旅进曾何俾。

古贤荣有事,去子行无稽。

念惟羁愁中,复此相仳离。

长风西北来,吹我双鬓丝。

高歌激清商,愿倒风前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