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南风挥挥水上来,五月六月芙蕖开。

红妆绿鬓谁家女,青苧缝裙一色裁。

船头摘花歌且坐,船尾夷犹摇浆和。

忽惊山雨过横塘,撑入柳阴看雨过。

晴来复爱锦云柔,争唱斜阳不肯休。

趁得落潮归又晚,一弯新月在溪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采莲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荷塘中采莲女的劳作与欢愉。

首句“南风挥挥水上来”,以轻盈的笔法勾勒出南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定下清新愉悦的基调。接着,“五月六月芙蕖开”点明时节,荷花盛开,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

“红妆绿鬓谁家女,青苧缝裙一色裁”两句,通过对比色彩鲜明的红妆与绿鬓,以及青色的裙子,形象地描绘了采莲女的装束,展现出她们的青春活力与自然之美。

“船头摘花歌且坐,船尾夷犹摇浆和”描绘了采莲女在船上边摘荷花边唱歌的情景,歌声与摇桨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和谐。

“忽惊山雨过横塘,撑入柳阴看雨过”则描绘了突然的山雨,采莲女迅速撑船避雨,又在柳荫下欣赏雨景的场景,展现了她们的机智与对自然的亲近。

“晴来复爱锦云柔,争唱斜阳不肯休”写出了雨后的晴天,阳光柔和如锦,采莲女们争相歌唱,不愿停止,表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最后,“趁得落潮归又晚,一弯新月在溪头”描绘了趁着落潮回家时,天色已晚,一轮新月挂在溪头的画面,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采莲女们劳作的辛苦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采莲女们的勤劳与快乐,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生活情趣,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显曾节妇诗卷为子唐斌赋

穗帷梦断鸳鸯晓,旅榇荒凉魂缥杳。

深闺少妇才及笄,客邸夫君三十老。

夫没年年经几秋,嫁时绿鬓今白头。

膝边有子渐成立,家业峥嵘无复愁。

自怜年少孀居日,舅老失明姑遘疾。

至亲骨肉皆流离,终岁户门遭叠出。

今看堂下舞莱衣,忘却当初辛苦时。

妾身若到黄泉下,相见良人心不亏。

形式: 古风

题芭蕉仕女图

新凉木欺扇,弱质自先怯。

芳思无人知,金风动蕉叶。

形式: 古风

江南古意

江上摘莲花,逢郎日未斜。

停桡闲借问,何处是郎家。

忽遽笑回言,家住横塘口。

南去第三家,朱扉映疏柳。

明朝采莲出,采过吃茶不。

只愁风浪阔,不得栊船头。

形式: 古风

题画送陈孝廉谦还吴

余昔在家日,闻子来观光。

今余游上国,子欲旋故乡。

相逢不忍别,又复留经月。

旅馆连秋风,行装拟明发。

楚尾与吴头,目断思悠悠。

如何同作客,君去我仍留。

执手立都门,都门日已暾。

绿芜江上路,黄叶寺前村。

四望长干迥,却念家山景。

亲舍白云边,野渡苍烟瞑。

别酒坐来醒,吟馀思颇清。

挥毫图小幅,聊复继离情。

明朝到泉石,见尽应相忆。

烦君好为藏,待我归添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