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名为《挽李楼峰(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危难和忠诚品德的关切。
"短椠传边警,长篇罄亩忠" 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短小的竹简比作边塞上的警报,而长篇文章则象征着对土地的忠诚。诗人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表达,强调了信息传递和忠诚的重要性。
"危邦韬昼锦,剧盗剪春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国家处于危机之中,而盗贼横行的社会现象。危邦如同织锦一般复杂多变,而剧盗则像是在春天无情地剪除青葱。
"地隔几庐舍,天怜两秃翁" 这里诗人通过对空间距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被遗忘的情感。"几庐舍" 指的是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人家,而"两秃翁" 则形象地描述了两位老人的孤独状态。
最后两句"而今吾后死,作传岂能工" 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命有限和历史记载的思考。即使在自己去世之后,也很难有能力或机会留下精彩的传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忠诚品德以及个人的生命价值等主题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