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退处乡关,幽栖林薮,舍宇第须茅盖”写出了诗人回归自然,选择了一个偏远而幽静的地方居住,并用茅草覆盖房屋,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接着“翠巘清泉,启轩窗遥对”描述了诗人面对清泉,推开窗户,远眺山景,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在“遇等闲、邻里过从,亲朋临顾,草草便成幽会”中,诗人表达了即使是在隐居的生活中,也能够偶尔邂逅朋友和亲人的温馨与欢聚,这种不经意间形成的小型聚会,使得隐居生活也充满了情感的滋润。
“策杖携壶,向湖边柳外。旋买溪鱼,便斫银丝脍”则描绘出诗人手持拐杖和酒壶,漫步在湖边柳树之外,购买新鲜的溪鱼并即刻烹饪,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对简单食物的欣赏。
接下来的“谁复欲痛饮,如长鲸吞海。共惜醺酣,恐欢娱难再”表达了一种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即使是对酒有着深厚的喜爱,也不愿意过度沉溺,因为害怕这样的快乐难以重复。
最后,“矧清风明月非钱买。休追念、金马玉堂心胆碎。且斗尊前,有阿谁身在”则是在强调那些无法用金钱购买的自然美景,如清风和明月,同时对过去的繁华生活有所反思,感到那样的富贵荣华如今已成过眼云烟,而现实中,只愿意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简单的欢聚。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简朴生活和人间真挚情感的珍视,以及对过去荣华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