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
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烟芜尽处横。
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
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江表祖的作品,名为《题资福院平绿轩》。从艺术风格和情感抒发上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审美趣味。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碧瓦"指的是绿色的屋顶,"丹棱"则是红色的砖墙,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形象,将一处幽静雅致的亭子及其周围环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寄闲情"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闲适心情寄托于这宁静的景物之中。
"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烟芜尽处横。" 这两句则用了更为抽象和富有意象的手法,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如水墨画中立",将人的存在置于一种艺术化的境界,既突出了人物在景物中的位置,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向往。而"山向烟芜尽处横"则是对远处山峦的描绘,其状如同轻烟一般缥缈,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 描写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小舟在柳树成荫的水面上缓缓前行,而岸边的鸟儿似乎也被这和谐的氛围所吸引,飞鸣而去;屋檐下的波光中,还有鱼儿自由地游弋。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活力与自然界融合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情和艺术追求。他在景物前留下自己的诗作,却感到自己难以完全捕捉到这份美好,即使是对自然的深切领悟,也只能是一种"临流意",即站在河流边上观赏水流而不能真正把握其全貌。同时,他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困顿和挑战的感慨——"吟苦那知白发生",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创作中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艰难过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审美境界。
不详
从征淮右身何远,怅望江南眼欲穿。
天入故乡山几点,云低旅帐路三千。
紫金草木连森戟,清镜波涛渺画船。
只恐剑锋虚用尽,平芜落日思茫然。
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浓香压九秋。
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头。
方塘之鉴形可识,方诸之鉴心始得。
相形何如更论心,以貌取人当有失。
君不见虞皇项籍两重瞳,成汤曹交皆九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