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其一)

赏遍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异人寰。

岩前羽客寻黄鹤,涧下樵人放白鹇。

路入洞门纡五锁,云盘石径叠三关。

窑间犹有仙翁灶,忆昔丹成炼九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石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周邠以细腻的笔触,将白石山的自然景观与传说中的仙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首句“赏遍他山到此山”,诗人先以对比手法,强调自己对白石山的特别关注与喜爱,暗示此处的美景与众不同。接着“始知仙境异人寰”一句,直接点明白石山的非凡之处,仿佛是人间难得一见的仙境,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

“岩前羽客寻黄鹤,涧下樵人放白鹇”两句,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白石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岩前的羽客(道士)寻找传说中的黄鹤,象征着对神秘与未知的探索;涧下的樵人放飞白鹇,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状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画面,也蕴含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路入洞门纡五锁,云盘石径叠三关”则进一步展示了白石山的险峻与神秘。蜿蜒曲折的山路,层层叠叠的石径,以及需要解开的五重锁、三重关卡,都增加了探索的难度与趣味性,同时也暗示了通往仙境的不易与珍贵。

最后,“窑间犹有仙翁灶,忆昔丹成炼九还”两句,将主题推向高潮。窑间留下的仙翁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白石山与仙界的联系纽带。诗人通过回忆昔日仙翁炼丹的过程,表达了对仙人智慧与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石山独特景致的描绘,以及对仙人生活与传说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9)

周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元丰中为溧水令,官至朝请大夫、轻车都尉。苏轼多与酬唱

  • 字:开祖
  • 籍贯:杭州钱塘

相关古诗词

白石山(其二)

登山踏遍万千峰,直到青云第一重。

路僻频惊来瑞鹿,洞深还见挂苍龙。

偶穿白石寻黄石,却倚青松慕赤松。

日脚西垂促归兴,巾车无复更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云岩禅寺

石城岭下白莲宫,天柱峰前碧玉丛。

误入蓬瀛知有路,回看图画恨无功。

平霞列嶂堆苍黛,飞瀑寒岩挂断虹。

眼底更无尘一点,霅川休说水帘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净名院(其一)

水帘谷口瀑泉飞,金鼎峰前玉骨奇。

入院未登居士榻,升堂先谒赞皇祠。

庵开明月长圆满,路插重云半崄巇。

杖屦偶来聊宴坐,徘徊不厌出山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净名院(其二)

净名庵畔水帘谷,万仞苍崖漱寒玉。

布衣如帘窣地垂,更有莺声如度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