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树声所作的《赠大司成阎又泉》,通过描绘一系列宏大的场景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对友人阎又泉的赞誉与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上地开周镐,西京表汉雍”,以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地点来比喻阎又泉在学术和官职上的卓越成就,暗示其在学术界和官场中的地位如同古代的贤臣一样备受推崇。
接着,“才猷三晋望,儒术九流宗”进一步强调了阎又泉在学术领域的权威性,他不仅在三晋地区享有盛誉,更是儒家学说的宗师,代表着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讲幕仍虚席,词场久避锋”则描绘了阎又泉在学术交流和辩论中的影响力,即使在最激烈的学术讨论中,人们也愿意倾听他的见解,而他本人则常常选择退让,显示出其谦逊的品质和对真理的追求。
“暂辞青殿直,初授紫泥封”描述了阎又泉从学术界步入官场的过程,从“青殿直”(可能指皇宫内廷)到获得“紫泥封”(古代任命官员的文书),体现了其从学者到官僚身份的转变。
接下来的几句“鹭渚星文烛,鸿都剑气冲”运用自然景象和武器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阎又泉在学术和官场上的威严和影响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如同战场上锐利的剑光。
“云霄看跱凤,冠盖喜登龙”则将阎又泉比作飞翔于云霄之上的凤凰,以及登上龙的冠盖,象征着他在学术和官场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耀。
最后,“胄士横经入,儒林结驷逢”描绘了阎又泉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学子和学者前来学习和交流,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学术氛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阎又泉在学术和官场上的卓越成就的赞美,以及对其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