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其一)寄经父

柳浦移舟带雨行,奔波南北是平生。

忽惊佳节临端午,还记当年客禁城。

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

菖蒲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雨中划船经过柳浦,一生都在南北奔波。
突然发现端午佳节来临,想起当年在京城做客的日子。
红色的杏子摆满盘,像一团团火焰;绿色的美酒斟满杯,醇厚如糖。
菖蒲和粽子依旧如昔,为何在这节日面前却无法畅饮尽醉。

注释

柳浦:河边的渡口。
移舟:划船。
带雨:冒着雨。
奔波:忙碌奔波。
南北:指代各地。
佳节:节日。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
客禁城:当年做客京城。
丹杏:红色的杏子。
饤盘:盛放食物的盘子。
簇火:密集如火。
碧醪:绿色的美酒。
倾盏:斟满酒杯。
酽堆饧:形容酒醇厚如糖。
菖蒲角粽: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菖蒲叶包裹的粽子。
俱如旧:一切都还像以前一样。
何事:为何。
醉不成:不能尽情饮酒。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之情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这一特定时刻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眷恋。开篇“柳浦移舟带雨行”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舟行于细雨中,似乎预示着内心的不宁静。紧接着,“奔波南北是平生”则透露出诗人一生的漂泊与忙碌,这份忙碌并非出自本意,而是一种命运所致。

“忽惊佳节临端午”,时间突然到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往昔的记忆随之涌现。"还记当年客禁城"则让人感到诗人对过往某个时刻的深刻记忆,那种孤独与隔绝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共鸣。

接下来的“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描绘了一幅端午节家家户户准备粽子、饮酒的热闹场景。这里的用词如“丹杏”、“碧醪”等都显得色彩斑斓,香气扑鼻,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愉与丰富。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沉浸在这份喜庆之中。"菖蒲角粽俱如旧"一句表明尽管外部的一切都似乎如同往昔,但内心深处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寂寞与不适应。而“何事樽前醉不成”则更是诗人在面对这份不能忘怀的过往时,饮酒也难以忘情,反而更加清醒地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和无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这一特殊节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也有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重回的哀愁,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孤独。这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生命流逝本质的一次深刻触摸。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雪后

万里屯云一夜收,天街累日未通牛。

峨峨正觉严冰起,㶁㶁还同涧水流。

色变荒郊迎日媚,气蒸黄壤逼春浮。

农家不用藏乾面,相与新年饱麦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馆中夏日

珍簟舒明玉,凉窗纳碧天。

殿楼传远鼓,宫井取深泉。

竹箨风频脱,榴房晚更鲜。

却惊非故国,五月未闻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馆中桃花

蓬壶深绝锁方菲,初见仙桃第一枝。

天近自应风景别,春长莫恨化工迟。

相重朱户人稀到,半掩香苞蝶未知。

想像江南今盛发,亦经频雨稍离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黄几道挽词

当时京右盛朋从,邂逅经旬托泮宫。

诗社苦吟霜月白,离亭纵饮酒杯空。

十年契阔江湖外,百岁推迁梦幻中。

行已临民俱可述,仍高孝友古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