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古老的习俗流传在荆楚之地,正值江城盛夏时节,端午节的风俗繁盛。
家家户户挂艾草、插钗符,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只留给天真无知的孩子们玩耍。
耳朵不愿再听湖边的鼍鼓声。
独自点燃香炉,让香气缭绕,面对翠竹,忘记了炎热的暑气。
偶尔翻开书卷,吟诵屈原的诗句。新的忧愁无法阻挡西山的雨滴。
询问楼头疲倦的游子,有谁能回味历史的沧桑。
回头望去,那些独醒的人又在哪里?只能空对酒杯,祭奠古人。
我的思绪无法飘向潇湘江边的小洲。
我又要前往湖南,已经准备好凭吊屈原,嘲笑渔夫。
你若有话,尽管告诉我。

注释

旧俗: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
荆楚:古代地区名,指湖北湖南一带。
梅炎藻夏:形容夏季梅子成熟,天气炎热。
重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痴儿騃女:形容天真无知的孩子。
鼍鼓:鳄鱼皮制成的鼓,古代用于祭祀或节日庆典。
潇潇:形容雨声或竹叶声。
骚语:指《离骚》等屈原的诗歌。
倦客:旅途劳累或心情疲惫的旅人。
怀古:怀念或思考古代的历史或人物。
清尊:清酒,古代敬神或祭奠时所用。
潇湘江渚:潇湘江中的小洲。
吊屈:凭吊屈原。
渔父:古代渔夫,这里可能象征隐士或知音。
分付:交付,告诉。

鉴赏

这首词作是《贺新郎·旧俗传荆楚》,出自北宋诗人许及之之手。全诗通过对江城夏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中的不满。

"梅炎藻夏"一句,以梅花的香气浓郁来形容夏日的热烈,暗示了一种难以忍受的生活压力。"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则描绘了社会现实中的荒谬与不公,诗人将这种现状托付给那些不知世事的孩童,以此表达一种无奈。

接下来的"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几句,通过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来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则显示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新的烦恼。

最后几句"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对远方旅人的关切,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怀古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不公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龙隐岩

矫首初来北斗峰,直穿山腹作玲珑。

石间蜕骨痕犹在,渊底藏珠水更通。

霖雨几时岩墅去,卧龙底处草庐空。

眼中要识真英物,寓迹何劳想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涵碧亭

清泚何妨一整巾,苍崖先自怯登临。

汎现人物几荣悴,祗有林泉无古今。

万个倘容参直节,一泓端欲印无心。

苍颜还许交同老,罗隐书堂尚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陪邑大夫登西岘峰

晴暾发轻暑,惠风荡繁林。

驱车青郊路,举跐西山岑。

随流玩回转,就阴便清深。

子规续哀响,仓庚流好音。

侧径既窈窕,层崖亦岖嵚。

石泉漱琼瑶,松风戛璆琳。

云间渺虚旷,恍若韶濩临。

水乐名其亭,上有坡仙吟。

泉甘瀹新茗,芹香侑清斟。

攀跻岂不劳,景胜忘所任。

夕阳忽在山,清兴浩难禁。

山灵应有约,何时重来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柳影芹香二月春,一巢才定即栖身。

不应它处无华屋,自是难忘旧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