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丹青阁

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

谩叹息、凄凉往事,尽成陈迹。

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

看长虹、渴饮下青冥,危栏湿。谁可住,烟萝侧。

俗士驾,当回勒。伴岩扃,须是碧云仙客。

风月已供无尽藏,溪山更衍清凉国。

恨谪仙、苏二不曾来,无人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一艘小船归来,为何如此之晚,两鬓的头发如细密的丝线。
徒然叹息,那些凄凉的往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山峦在傍晚的烟雾中显得紫翠,溪水在寒冷的波浪中泛起金色和绿色的光芒。
看那长虹如渴者饮水般从青天落下,高高的栏杆上都湿了。谁能停留,住在藤萝丛边?
世俗之人驾车,应当回头。陪伴的是岩洞和关闭的门,必须是有碧云仙人般的清雅。
风月美景已经足够供人欣赏,溪山之间更是清凉的世界。
遗憾的是,李白和苏轼都没来过,没有人能讲述这一切。

注释

舸:小船。
太晚:非常晚。
鬓丝:两鬓的头发。
谩:徒然,空自。
岩扃:岩洞的门。
碧云仙客:指超凡脱俗的仙人。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称作‘谪仙人’。
苏二:苏轼的别称,或指苏东坡。

鉴赏

这首《满江红·丹青阁》是宋代词人游次公的作品,以丹青阁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描绘了词人归来的场景,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年华老去。接下来通过"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展现了山水间的壮丽景色,但词人心情却因"凄凉往事,尽成陈迹"而显得落寞。

"看长虹、渴饮下青冥,危栏湿",借长虹饮水的形象,寓言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的束缚。"谁可住,烟萝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俗士驾,当回勒",批评世俗之人,暗示自己不愿与之为伍,而愿与"碧云仙客"为伴。

"风月已供无尽藏,溪山更衍清凉国",进一步描绘了理想中的隐逸生活,那里有无尽的自然美景和宁静心境。最后,词人遗憾地提到"恨谪仙、苏二不曾来,无人说",表达了对李白、苏轼这样的才子未能共享此境的惋惜,流露出孤独与怀才不遇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丹青阁为载体,通过描绘个人的际遇和情感,展现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名人的仰慕,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闲适与哀愁交织的意境。

收录诗词(10)

游次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寒岩,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著有《倡酬诗卷》,存词五首

  • 字:子明
  • 号:西池
  • 籍贯:建安(今福建建瓯)
  • 生卒年:1187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

江水涨、洞庭相近,渐惊空阔。

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

望渔村、樵市隔平林,寒烟色。方寸乱,成丝结。

离别近,先愁绝。便满篷风雨,橹声孤急。

白发论心湖海暮,清樽照影沧浪窄。

看明年、天际下归舟,应先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绍兴乙丑七月幕谷游何萧卿乘月独游淡岩书事兼简零陵宰君李兄秀实

渡过潇江日已曛,影和明月共三人。

名岩近郭别州少,好事更谁如我真。

绝顶有天浮碧树,凌秋无暑断红尘。

终当早弃人间事,来与山僧作并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绍兴乙丑秋仲冒雨独游阳华岩胜绝未让淡山岩恨古今诗人未有奇句潏上游何临清流以赋之且棕鞋桐帽怅不一陪浮溪先生金华居士以徜徉

西风卷痴云,欲压不堕地。

化作碧孱颜,融结在空际。

是名阳华岩,造物一何异。

东山雨脚断,明月招我至。

傍窥嵌窦深,密恐鬼神閟。

细度泬寥风,旧无卑湿气。

虚阁架其中,榜以浮岚美。

下有潺湲溪,翻雪轰雷比。

阁背两桥分,岩胁双龙起。

石如缨络垂,整整翠緌委。

又如鼙鼓形,挝击声颇厉。

溪水相与喧,镗鞈乱宫徵。

岩穷天忽开,木杪风自靡。

坐久发毛寒,兴逸诗语绮。

无人共一尊,有客自千里。

山僧颇慇勤,相伴亦忘寐。

拂石要题诗,挥毫留汉隶。

形式: 古风

沙冈待潮

待潮舟阁浅边冈,少憩田园竹树凉。

数点弄秋疏雨过,槿花篱落带斜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