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二兄五首(其五)

我家溱洧间,春水色如酒。

嵩少在吾旁,日夕意亦厚。

田园虽不广,幽兴随事有。

药畦灌陈根,芋区采骈首。

春郊饷耕徒,秋社接酒友。

饱诵传家书,促酿供客酎。

益知简易真,未愧疏拙丑。

迩来居东都,物色不见柳。

造次遇摧折,荏苒及衰朽。

欲归便可尔,未知公果不。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居住在溱洧之间,春水如同美酒般醉人。
嵩山和少室山环绕在我身边,日日夜夜都让我心怀深情。
虽然田园不大,但其中的隐逸之趣随景而生。
药田里灌溉着陈年的根茎,芋田里采摘着并蒂的芋头。
春天在郊外给农夫送饭,秋天则与酒友们聚会。
我饱读家书,酿制美酒款待客人,深知简朴真谛。
我深知简单质朴才是真,不以粗陋为耻。
最近迁居东都,却见不到熟悉的柳树。
匆忙中遭遇挫折,时光荏苒,岁月已老。
想回家就回家吧,只是不知您是否同意。

注释

溱洧:古代两条河流名。
春水色如酒:形容春水清澈如酒。
嵩少:指嵩山和少室山。
幽兴:幽深的情趣或兴趣。
药畦:种植药材的田地。
骈首:并蒂生长,形容芋头结对生长。
春郊饷耕徒:春天在郊外给耕作者送饭。
公:对对方的尊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家乡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喜悦和自在。开篇便以“溱洧间”设定场景,水色如酒,嵩山在侧,日落时分意境悠长,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满足。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田园生活,虽不广阔,但随处都有幽美的情趣可寻。药畦灌溉、芋区采摘,都是平和自在的生活写照。而春郊中饷耕之徒、秋社接待酒友,更显露出诗人热爱家乡,乐于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

“饱诵传家书”、“促酿供客酎”,则透露了诗人不仅满足于田园生活,同时也注重文化传承和待客之道。最后,“益知简易真,未愧疏拙丑”一句,更深化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即通过简单质朴的生活来寻求真挚的人生价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然而,随着情感的转换,诗人在“迩来居东都”之后,开始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物色不见柳,是对远方山水的深切思念。而“造次遇摧折”则是对命运变幻无常的一种感慨。

最终,“荏苒及衰朽”、“欲归便可尔,未知公果不”,诗人表达了对于家乡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不确定性和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情感以及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和十二兄五首(其四)

先生翰墨英,挥洒每被酒。

气凌苍柱穹,势压坤轴厚。

俊拔今固无,妙绝古未有。

惊鸾忽矫翼,奔马时骧首。

高步褚薛流,下视钟王友。

好事随取之,所至具名酎。

简疏秦隶奇,谲怪夏篆丑。

么么张芝草,妩媚元和柳。

载观碑籍存,尚恐金石朽。

未知太极成,有请于公不。

形式: 古风

和十二兄五首(其三)

崎岖谪仙人,豪放一寓酒。

平生韩荆州,未识意已厚。

幕府强辟召,此例未见有。

书币入吾庐,鞍马望陇首。

出处计已熟,不复讯交友。

南山别何时,气尚若酣酎。

筹策屈大才,谈笑诛小丑。

戍角断落梅,羌笛起折柳。

将军意未快,战士骨已朽。

请公入参谋,可用和戎不。

形式: 古风

和十二兄五首(其二)

伯也今代豪,嗜诗如嗜酒。

赋多转遒劲,语老愈深厚。

尘言删不存,妙句元自有。

白华忽补亡,关睢不为首。

埙篪起兄弟,珠玉到朋友。

吟咏九日菊,沉酣八月酎。

搜剔发清新,联翩杂奇丑。

详味吁谟章,用意过杨柳。

但使身愈穷,未信名可朽。

不知造物意,令作清庙不。

形式: 古风

和十二兄五首(其一)

渊明诗百篇,无一不说酒。

四顾宇宙间,独与此物厚。

子云苦家贫,日给或亡有。

艰难识奇字,草玄至白首。

时时载酒来,尚乃好事友。

吾兄斯人徒,性亦嗜醇酎。

宁知俗士嫌,益觉儿女丑。

孰云醉无度,婉婉春月柳。

区区布肉论,迟速同一朽。

但看古圣贤,得如饮者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