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谷何曾解有情,有情人自惜君行。
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名为《偶书五首·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往昔情谊的追念和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愿意抽身事外的玄思。
"上谷何曾解有情,有情人自惜君行" 这两句,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上谷是否曾经理解过情谊之深,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自己感慨、珍惜那已经逝去的岁月。
"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一种态度。证因池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只是一个虚构的场所。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今生的某种愿望——希望能够在另一种生命中获得解脱和净化。这两句带有一种禅宗思想,体现出诗人对生与死、轮回转世的一种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日,表达了诗人对于情谊的珍惜以及对于生命超越的追求。诗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情感,是非常丰富且深远的,体现出了唐代诗歌多姿多彩的一面。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独步荒郊暮,沉思远墅幽。
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新店南原后夜程,黄河风浪信难平。
渡头杨柳知人意,为惹官船莫放行。
掩谤知迎吠,欺心见强颜。
有名人易困,无契债难还。
索得身归未保閒,乱来道在辱来顽。
留侯万户虽无分,病骨应消一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