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论后

华严佛菩萨,悲智咸遍周。

广开方便门,主伴互酬请。

于无言说中,说法无数量。

我读诵思惟,获从信根入。

闇逢照世灯,病遇雪山药。

无价大宝珠,衣内忽然得。

愿尽未来际,满足普贤行。

一切导师前,一一兴供养。

一切众生前,一一作利益。

持经继有人,悉冀同我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书合论后》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其内容深邃,寓意深远。邹浩以华严宗的佛教思想为背景,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中首先提到“华严佛菩萨”,点明了主题是华严宗的佛教思想。接着,“悲智咸遍周”、“广开方便门”、“主伴互酬请”等语句,展现了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以及他们广开方便之门,引导众生修行的特质。在“于无言说中,说法无数量”一句中,邹浩巧妙地运用了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哲学思想,说明佛法的微妙与广大,即使在看似无声无息的状态下,也能无尽地传扬教义。

邹浩进一步阐述了自己通过阅读和思考佛法,得以从信根(信仰的基础)开始修行,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照亮世界的明灯,又如在病痛中得到了雪山中的灵药。这象征着佛法对于个人精神成长与解脱的指引作用。接下来,“无价大宝珠,衣内忽然得”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佛法的实践与领悟,内心深处涌现出的宝贵智慧与觉醒。

最后,邹浩表达了自己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不断深化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最终达到普贤行的境界——即以广大、平等、庄严的行德来利益一切众生。他不仅向所有的导师表达敬意,并愿意为他们提供供养,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所有众生面前,发挥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与利益。此外,邹浩还寄望于能有更多人继承并弘扬佛法,共同实现这一宏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邹浩对佛法的虔诚与深入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法广泛传播的热切期望。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书楞伽经后

牟尼净虚空,大慧舒光明。

森然万象形,有目咸欣睹。

疑解二俱脱,一切本如如。

一一楞伽山,演说修多罗。

稽首方便慈,功德无穷尽。

我今如是了,是为报佛恩。

形式: 古风

东坡横策像赞

东坡未作儋耳行,此相已入龙眠笔。

大海中央谁与邻,万事一条横榔栗。

形式: 押[质]韵

云溪文庆长老画像赞

不选在在处处,长是哆哆啝啝。

饭了要睡便睡,睡了要歌便歌。

呵呵呵呵呵呵,且道一把茅下。

翁子三家村里,老婆相去几何。咦。

形式:

集经文为要诀

黄童妙音难可闻,若得三宫存玄丹。

中有童子冥上玄,回紫抱黄入丹田。

闭塞三关握固停,三气右回九道明。

恍惚之间至清灵,散化五形变万神。

千千百百自相连,共入太室璇玑门。

三老同坐各有朋,高拱无为魂魄安。

玉笢金籥常完坚,内守坚固真之真。

真人既至使六丁,内挟列月列宿陈。

物物不干泰而平,百二十年犹可还。

使人长生升九天,上清紫霞虚皇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