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山人归洞庭

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

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充满了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离群的追求,将自己比作那孤独的云,与自然为伴,在最高的峰顶安睡。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攀登,也是精神世界的超脱。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则展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情景。半湖的宁静加上清晨的月光,使得旅途变得格外迷人。而"中路入疏钟",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某种仪式感,或许是山寺的钟声,让人感觉到一丝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描绘了一个秋末的夜晚景象。秋天的虫鸣声急促而紧迫,而深夜中的山雨则显得沉重和连绵。这既是对自然之声的细腻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焦虑或是急切。

最后一句"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在归隐山林的路上,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分享那几株苍劲有致的松树,或许象征着他们之间坚定不移的情誼,也可能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物的感受,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送刘山人归洞庭

君逐云山去,人间又绝踪。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平生心未已,岂得更相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孙明秀才往潘州访韦卿

北鸟飞不到,北人今去游。

天涯浮瘴水,岭外问潘州。

草木春冬茂,猿猱日夜愁。

定知迁客泪,应只对君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延陵韦少府

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踪。

古迹传多代,仙山管几峰。

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

去毕三年秩,新诗箧不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许寿下第归东山

吾君设礼闱,谁合学忘机。

却是高人起,难为下第归。

出关心纵野,避世事终稀。

莫更今秋夕,相思望少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