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怀禁中清景偶题是诗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

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

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

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秋夜明月高挂在碧蓝天空之外,贵公子静静地在宫禁之中欣赏。
一年之中只有今夜最美,天下没有比这里更宁静的地方。
明亮的月光清晰照见宫殿的牌匾,清辉深深穿透九重宫门。
远远听说有人独自醉酒,我内心感到惆怅,未能见到金色月光洒在玉山之上。

注释

秋月:秋天的月亮。
空碧:指天空的蓝色。
仙郎:对贵公子的美称。
禁闱:皇宫的别称。
岁中:一年之中。
此地:指皇宫。
闲:宁静。
皓色:明亮的月色。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两座楼台,常作为宫殿的代称。
九门关:象征皇宫的重重宫门。
遥闻:远远听说。
独醉:独自饮酒。
惆怅:感到失落或伤感。
金波:形容月光如金,波光粼粼。
玉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景物或人,此处可能指皇宫内的山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月光之下,诗人怀念在宫廷禁地中的清净景象。开篇两句“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设置了这样一种氛围:明亮的秋月挂在广阔天际之外,而仙风道骨的男子在深宫中静静地享受着这份美好。紧接着,“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诗人赞叹这一夜是全年最美好的时刻,在整个国家也找不到这样宁静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则描绘了月光的洁白与宫禁的壮丽。月光如同白色的画卷铺展开来,清晰地映照着高耸的宫门,而这份清澈的光线穿透了九重宫门的深处。

最后两句“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怀念与对现实中的孤独感受。尽管听说有人在远方独自畅饮,享受着月色,但诗人自己却无法亲眼目睹那如同黄金般的波光照耀在玉山之上。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美景的描绘和对禁中清净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现实中的孤寂与不舍。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

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

床下酒瓶虽不满,犹应醉得两三场。

病身不许依年老,拙宦虚教逐日忙。

闻健偷闲且勤饮,一杯之外莫思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卜居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