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懵懂一醉,绿阴如许。

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

更不问、埋香何处。

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

春去也,哪能驻。浮生大抵无非寓。

漫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

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

看岁岁、朱颜犹故。

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

凭彩笔,绾春住。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开篇“花信匆匆度”,点明了春光易逝的主题,花开花落,如同时间的匆匆流逝,让人感叹不已。“算春来、懵懂一醉”则以一种略带戏谑的口吻,将春天的到来比作一场懵懂的醉酒,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接着,“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在春风的吹拂下凋零飘散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更不问、埋香何处”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似乎在说,即使花朵凋零,也不必追问它们最终的归宿,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反思,他以一种自嘲的态度,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年华易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春去也,哪能驻”直接点明了春天无法停留的事实,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无奈。“浮生大抵无非寓”一句,则是对人生短暂、虚幻本质的一种深刻理解,暗示了生命如同寓言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短暂性。

“漫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却又稍纵即逝的春日景象,鸣鸠的啼叫、乳燕的飞翔、落花的飘零、飞絮的轻舞,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但这一切的美好都只能是瞬间的享受。

“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这两句,诗人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时间的流逝,认为韶华虽老,但春天的美丽并未因此而减少,提醒人们不必过于悲伤于时间的流逝。

“看岁岁、朱颜犹故”则表达了对岁月轮回中不变之美的期待,尽管容颜会老去,但四季的更迭、自然的循环依旧如初。

最后,“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他在花荫下坐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琐碎、时间易逝的感慨。

“凭彩笔,绾春住”则是诗人对留住美好时光的渴望,希望借助自己的才华,将春天的美丽永远保存下来,不让它随风而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其一)晴湖

晓烟乍破青山醒。镜里明妆靓。迷离金碧滉楼台。

不信人间此外、有蓬莱。画船箫鼓时来往。

绿水春摇荡。迟迟听彻凤林钟。

要看斜阳一抹、上雷锋。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雨湖

乱珠点点抛来疾。山气浓于墨。眼前何处认南屏。

但见空濛远水、接天青。兰桡整日堤边歇。

谁更携游屐。烟蓑雨笠坐孤蓬。

只好红衣画个、老渔翁。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三)月湖

一轮乍透疏林缺。洗尽人间热。湖心亭上倚阑干。

便觉琼楼玉宇、在尘寰。树阴满地流萍藻。

夜静光愈皎。天心水面两相摩。

时有银刀拨刺、跃金波。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四)雪湖

青山一夜头都白。大地琼瑶积。玉龙百万戏长空。

只剩红墙半角、是行宫。何人载酒来相就。

要与严寒斗。堤边几树老槎枒。

误认疏疏落落、尽梅花。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