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恐是凝酥染得黄,月中清露滴来香。
定知何逊牵诗兴,借与穿帘一点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蜡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诗意。"恐是凝酥染得黄",形象地写出蜡梅花色泽如凝固的酥油般黄润,仿佛是月夜中清露凝聚而成的香气。"月中清露滴来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雅的意境,仿佛是月亮上的露水特意滴落,为花朵增添了香气。
"定知何逊牵诗兴",诗人借用南朝文学家何逊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这蜡梅花的美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寓言自己的诗才也被这梅花之美所触动。最后,"借与穿帘一点光"则以拟人手法,写蜡梅花仿佛穿透窗帘,将那一抹光亮带入室内,不仅描绘了花的明亮,也传达出诗人对友人赠花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蜡梅花的美丽,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未教落素混冰池,且看轻黄缀雪枝。
越使可因千里致,春风元自未曾知。
山犹故险水犹奔,无复前年溅泪痕。
自是人心随境别,橹声帆色尽君恩。
山外圆天一镜开,山头云起似浮埃。
松吟竹舞水纹乱,坐见溪南风雨来。
竹枝草履步苍苔,山上孤亭四牖开。
烟雨濛濛溪又急,小篷时转碧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