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

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

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

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景象。首句“竹里虚亭锁翠微”,以“竹”和“翠微”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之中,竹林中的空亭被翠色环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下来,“摊书遮眼思依依”,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阅读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沉思与情感的细腻,仿佛书籍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让人沉浸其中。

“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落霞”与“枯桐”、“聚雪”与“死草”的形象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更迭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落霞虽美,却难以逃脱枯桐的嘲笑;聚雪虽盛,也难逃死草的讥讽,寓意深刻。

“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雨后的桑户下,蚕儿正忙着结茧,象征着新生与成长;柳塘边,春风轻拂,燕子翩翩起舞,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这两句充满了生命力与希望的气息。

最后,“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诗人以织锦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谁又能真正地修补那些破损的社会秩序或道德伦理呢?这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思熟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9)

明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西村社会

深深竹树转渔沙,岂但情真会亦嘉。

过雨轩窗来燕子,禁烟村落熟梨花。

郊西宿麦初鸣雉,墙下柔桑欲乳鸦。

闾里颇淳耕读在,白头群从古田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中秋泛湖

寺前湖水清如镜,不与游人照白头。

岂独尊前千顷月,更怜笛里满湖秋。

蘋花洗盏香堪把,荷叶拂衣凉未收。

此夜潇湘洞庭上,放歌谁得坐轻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访夏云山

云山老翁住南村,抱病十日不出门。

留客细倾若下酒,遣怀閒弄膝前孙。

深林四月笋成竹,古屋百年槐露根。

乡曲别来无限意,白头相对竟忘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勾溪

故人久病寒无毡,明月弄影箕山泉。

自搔白发向天笑,开过黄花对雨眠。

海底珊瑚不乏树,床头琼琚知有篇。

栩然昨夜入吾梦,握手柴门落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