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南游寄浙东许同年

孤帆处处宿,不问是谁家。

南国平芜远,东风细雨斜。

旅怀多寄酒,寒意欲留花。

更想前途去,茫茫沧海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孤独的船儿四处停泊,不知属于哪家主人。
南方的原野遥远无边,东风中飘洒着细细的斜雨。
在外游子常借酒排遣愁怀,寒冷的季节希望能留住花朵。
更想象未来的路途,前方是浩渺无际的大海边际。

注释

孤帆:形容孤独的船只。
处处:到处。
宿:停留,过夜。
不问:不顾及。
是谁家:不知道是哪一家的。
南国:指南方地区。
平芜:平坦而草木茂盛的地方。
远:遥远。
东风:春风。
细雨斜:小雨斜斜地下。
旅怀:旅途中的情怀,指思乡之情或旅途的愁绪。
多寄酒:常常借酒来寄托。
寒意:寒冷的感觉。
欲留花:希望留住春天的花朵。
前途:未来的道路。
去:前往。
茫茫:广阔无垠。
沧海涯:大海的边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游历南方时的所见所感和内心世界。首句“孤帆处处宿,不问是谁家”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不拘小节的情怀,孤独的船只在各处停留,却并不关心那些地方是否有人居住。这里传达出一种游子的自由自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接下来的“南国平芜远,东风细雨斜”则描绘了一幅春天南方景象的画面。平坦无边的芜花(野草)延伸至远处,而东风轻拂,细雨斜倾,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旅怀多寄酒”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念与寄托之情。由于行路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常以酒来慰藉自己,也通过酒来寄托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易觉察的情感波动。

“寒意欲留花”则是诗人在春日游历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尽管春天气候多变,偶尔还会有寒意,但诗人仍然希望能留住那些即将凋谢的花朵,这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感悟。

最后,“更想前途去,茫茫沧海涯”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向往远方的心境。诗人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风景,更有着对未来旅程的无限憧憬和期待。在这里,“沧海”既可理解为具体的地理概念,也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和深不可测的人生旅途。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历中的种种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远方的向往。这种情感与想象力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长而不失优雅的情调。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春日思归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春日鄜州赠裴居言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

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

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

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眉州别李使君

回首雪峰前,朱门心杳然。

离人自呜咽,流水莫潺湲。

毒草通蛮徼,秋林近漏天。

一生从此去,五字有谁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日登山阁

苍苍山阁晚,杳杳隙尘秋。

偶上多时立,翻成尽日愁。

草平连邑动,河满逐江流。

下视穷边路,行人在陇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