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天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不舍。"春情不断若连环"表达了春日里种种思念之情如同连环一般不断涌现。一夕之间,思念之心已使人的鬓角欲斑,显示出对归家的急迫心情。
"壮志未酬三尺剑"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壮志与勇气,而"故乡空隔万重山"则是外界环境的阻隔,使得诗人与家乡相隔遥远,增添了诗人的无尽哀伤。
"音书断绝干戈后"意味着信息的中断,如同古时战争后的寂静,而"亲友相逢梦寐间"则表明只有在梦境中才能与亲朋好友相见,凸显出离别之痛楚。
最后两句"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云和鸟儿的羡慕,它们不受拘束,随风漂泊,而自己却被囿于现实之中,无法如它们般自由地回到思念之地。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好情景的描绘,以及对家乡深切思念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古代游子对于归乡的强烈渴望与复杂情感。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
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
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
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回首雪峰前,朱门心杳然。
离人自呜咽,流水莫潺湲。
毒草通蛮徼,秋林近漏天。
一生从此去,五字有谁怜。
苍苍山阁晚,杳杳隙尘秋。
偶上多时立,翻成尽日愁。
草平连邑动,河满逐江流。
下视穷边路,行人在陇头。
月过秋霖后,光应夜夜清。
一回相忆起,几度独吟行。
河汉东西直,山川远近明。
寸心遥往处,新有雁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