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和答之

君不见功名欲致砚磨铁,桑公人间驹汗血。

五季干戈争夺中,低摧几不保臣节。

又不见相如赋工合骚雅,九重偶有赏音者。

及见但为上林令,断国反在淄川下。

长笑两事俱外物,自怜不是封侯骨。

独爱华亭百袖师,小艇横蓑一竿竹。

久住湘江谙水脉,揭蓬惯看湘西月。

闻道公眠画戟丛,相寻长恨城闉隔。

去年卜居城北地,客心每有悲笳碎。

惭愧诗筒走老兵,病眼那容见新制。

老来情绪那忍说,夙瘴乘之觉疲薾。

此生梦幻姑置之,半掩残经香篆灭。

湘中清境享已饫,湘山多情慰心素。

年来更欲学睦州,古寺闭门工织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与命运,展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段提到“功名欲致砚磨铁”,象征着追求功名的艰辛与执着;“桑公人间驹汗血”则以赛马比喻,暗示了人才的珍贵与竞争的激烈。接着,“五季干戈争夺中,低摧几不保臣节”描绘了战乱时期,英雄豪杰虽英勇却难以保全气节的无奈。

第二段转而赞扬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及其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以及他最终被皇帝赏识的幸运。然而,相如的官职仅限于“上林令”,并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这与前文形成对比,强调了命运的无常与个人努力未必能决定一切的主题。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华亭百袖师(可能指隐士)的羡慕,以及对湘江、湘西月色的赞美。这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功名的淡漠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诗中还提到了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友人诗歌的欣赏,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与过往生活的珍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题颙颙轩

睡觉飞蚊绕鬓声,读书偏爱小窗明。

梧阴满地方隐几,想见搜诗毛骨清。

谁教风鉴在人间,眉宇渊然如鲁山。

指点虚无数归雁,摩挲香滑写琅玕。

旧闻五色笔如椽,平生醉里傲羲轩。

登轩不解颙颙意,幽鸟自啼华不言。

贾生忧鵩入其居,子美亦遭牛酒污。

仙郎兵卫森画戟,风调特与前人殊。

杖屦相从年可忘,不羞蒹葭玉树旁。

青眼特开浮世少,白头相逢故意长。

尚记垂髫秀发时,神彩不异崔宗之。

此生流落天一角,敢料长沙再见期。

形式: 古风

赠别不愚首座

道人貂蝉后,骨面远瞻视。

少年憎俗子,竟以须发毁。

形骸已变尽,终不没豪气。

君看谈笑时,时复出奇伟。

湘西松下见,班草问行李。

问侬归何许,披须开笑齿。

名山皆吾家,况复生如寄。

意行吾车驰,身止吾驾税。

吾生天地间,大仓一稊米。

只今相会面,宁知非寄耳。

思归固偶然,吾诗聊一戏。

形式: 古风

题王路分容膝轩

诗眼爱云泉,玉骨含富贵。

精神画牒开,怒威亦和气。

材宜侍至尊,广殿俨剑履。

胡为檐隙间,仅止容膝耳。

譬如横海鳣,蛣屈见脊尾。

卷而为一发,寓此涔蹄水。

何当黑月夕,戏逐风霆起。

悬知王氏轩,又补湘中记。

形式: 古风

次韵游石霜

霜华旧游秋正深,涧风落日寒蝉吟。

敛眸默数曾到处,笑看碧烟浮水沉。

朅来大旆为山至,山绾烟鬟三十二。

当时老宿契新丰,坐令衲子如云萃。

眼前无复见此公,叹息丛林扫地空。

空馀楼殿出云雨,涂金涧碧光岩丛。

卧听松风难比拟,个中偈句谁宗旨。

赖公摹写入新诗,公不作诗山愧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