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江(其一)

四岸出前江,开帆破洪浪。

何必春水船,而后始天上。

一家五年别,万里远来访。

自闻橹声近,延首日颙望。

今朝两相即,悲喜不可状。

牵衣小儿笑,叙事老妻怆。

一杯藜藿羹,敢谓复同饷。

地气既疏泄,山居亦清旷。

米贱不愁贫,时和定无瘴。

相与戴君恩,形影且依傍。

惟怜囚罪身,此去几时放。

欲以问白鸥,白鸥波浩荡。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两岸景色映前江,扬帆破浪展宏图。
何需待春水上涨,乘船即刻上青天。
一家五年未相见,万里迢迢来探访。
耳闻桨声渐临近,翘首期盼心急切。
今日重逢悲喜交织,难以言表情绪。
孩童牵衣笑开颜,老妻讲述往事心酸。
一碗粗茶淡饭香,不敢奢求共餐食。
地气已消散,山居清静空旷。
米价低廉无忧虑,时节和顺无疾疫。
同受君恩深如海,形影相伴情意长。
只叹罪身囚禁苦,何时方能获释放。
欲问白鸥知何处,但见波涛浩渺间。

注释

四岸:两岸。
开帆:扬帆。
洪浪:大浪。
春水船:春天涨水时的船只。
天上:天空,这里指高飞。
五年别:长时间分离。
延首:伸长脖子。
两相即:双方相见。
藜藿羹:粗劣的食物。
地气:大地的气息,指季节变化。
瘴:热带或山地的疾病。
戴君恩:承受皇恩。
形影:身影,比喻关系亲密。
囚罪身:被囚禁的罪人。
白鸥:象征自由。
波浩荡:形容水面广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出江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重逢的喜悦,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首句“四岸出前江,开帆破洪浪”展现了江面开阔,船只破浪前行的壮丽景象。诗人感叹不必等到春天水涨船高,此刻便已如在天上的快意。

“一家五年别,万里远来访”表达了诗人与家人久别重逢的深情,五年分离,万里迢迢,只为相见。听到船桨声渐近,诗人满怀期待,“延首日颙望”,描绘出翘首期盼的画面。

“今朝两相即,悲喜不可状”写出了重逢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悲也有喜,难以言表。孩子欢笑,妻子叙述往事,温馨又感伤。简单的藜藿羹,却充满深情厚谊,“敢谓复同饷”。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山居环境的清新旷达,生活虽然简朴,但因米价低廉,不虞贫困,气候宜人,没有瘴疠之患。他们一同感恩皇恩,彼此相伴。

然而,诗人的忧虑也流露出来,自己因罪被囚,不知何时能获释。“欲以问白鸥,白鸥波浩荡”,以白鸥自由飞翔的形象,反衬自己的囚徒之苦,寓意深长。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诗歌,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出江(其二)

随缘禽在笼,观道蚁旋磨。

忽此作江行,开窗得虚坐。

回首城邑卑,极目天地大。

千山雨后绿,瘴烟不敢涴。

古木猿数枚,野渡僧一个。

蕉心黄渐肥,荔子红欲破。

净练铺其中,到底只容柂。

烟消日乍出,四顾无所唾。

随行欠王维,笔墨愿借过。

收作小图画,素壁时横卧。

形式: 古风

出江

净练已欣平似熨,更因过雨助清深。

何人孤笛穿云杪,远岸归舟入树阴。

鸥鸟惯看迁客面,江山偏识老夫心。

半钩小捲黄昏月,欲得新诗个里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北山会饮

四围明窗香雾塞,酒射玻璃成琥珀。

无多酌我先有言,须识次公为恶客。

长鲸岂问湖海宽,偃鼠定知胸次窄。

后园杂花如锦拆,风雨颠狂那可测。

主人娱宾宁爱酒,勿以杯计当以石。

君图继晷膏可燃,若欲留春古无策。

形式: 古风

对月再用韵

团团满庭月,冷侵华霜重。

何人万里外,与此孤光共。

摩云度征鸿,天阔目难送。

三杯见妙理,一静服群动。

陶然夜气中,可以观幻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