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江(其二)

随缘禽在笼,观道蚁旋磨。

忽此作江行,开窗得虚坐。

回首城邑卑,极目天地大。

千山雨后绿,瘴烟不敢涴。

古木猿数枚,野渡僧一个。

蕉心黄渐肥,荔子红欲破。

净练铺其中,到底只容柂。

烟消日乍出,四顾无所唾。

随行欠王维,笔墨愿借过。

收作小图画,素壁时横卧。

形式: 古风

翻译

随意的鸟儿在笼中栖息,观察道路蚂蚁绕圈忙碌。
忽然间踏上江上行程,打开窗户独享清静时光。
回望城市低矮,极目天地广阔无垠。
雨后的千座山峦翠绿如洗,瘴气也不敢玷污这美景。
古树上有几只猿猴,野渡口仅有一名僧人。
芭蕉心渐渐饱满,荔枝熟透即将裂开。
洁净的白布铺展江面,但舟行空间有限。
烟雾散去阳光初升,环顾四周无处可歇。
遗憾缺少王维同行,笔墨之才希望能借用。
将这些景色收入画中,有时挂在素白墙壁上独自欣赏。

注释

随缘:随意。
禽:鸟儿。
笼:笼子。
观道:观察道路。
蚁旋磨:蚂蚁绕圈。
忽此:忽然。
江行:江上航行。
虚坐:清净的座位。
回首:回头。
卑:低矮。
天地大:天地广大。
涴:玷污。
古木:古树。
猿数枚:几只猿猴。
野渡:野外渡口。
僧一个:一名僧人。
蕉心:芭蕉中心。
黄渐肥:逐渐饱满。
荔子:荔枝。
红欲破:即将成熟。
净练:洁净的白布。
柂:船桨。
烟消日乍出:烟雾散去阳光初现。
唾:歇息。
王维:唐代诗人王维。
笔墨愿借过:希望借用你的笔墨。
小图画:小画作。
素壁:素白墙壁。

鉴赏

这首宋诗《出江(其二)》是郑刚中的作品,诗人以江行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画卷。首句“随缘禽在笼”寓言般地写出了鸟儿的自由状态,而人却身在舟中,暗示了人生的羁绊。接下来,“观道蚁旋磨”则通过蚂蚁的辛勤劳动,象征着世事的轮回和人生的劳碌。

“忽此作江行,开窗得虚坐”表达了诗人突然间从城市喧嚣中抽离,得以静心欣赏江景的喜悦。他看到城市变得渺小,天地广阔无垠,雨后的千山翠绿清新,瘴气也被洗涤。“古木猿数枚,野渡僧一个”描绘了孤独而宁静的江边景象,猿猴与僧人的存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禅意。

诗人继续描述江面的景色,蕉心渐熟,荔子欲破,如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眼前展现。江面如白练般平静,舟行其中,仿佛只有船桨的划动。日出烟消,四周空旷,诗人感叹没有王维这样的大师同行,只能借诗笔留下这幅美景。

最后,诗人表示要将这些景象收入画中,让它们在素壁上静静地陪伴自己。整首诗以江行的见闻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向往。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出江

净练已欣平似熨,更因过雨助清深。

何人孤笛穿云杪,远岸归舟入树阴。

鸥鸟惯看迁客面,江山偏识老夫心。

半钩小捲黄昏月,欲得新诗个里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北山会饮

四围明窗香雾塞,酒射玻璃成琥珀。

无多酌我先有言,须识次公为恶客。

长鲸岂问湖海宽,偃鼠定知胸次窄。

后园杂花如锦拆,风雨颠狂那可测。

主人娱宾宁爱酒,勿以杯计当以石。

君图继晷膏可燃,若欲留春古无策。

形式: 古风

对月再用韵

团团满庭月,冷侵华霜重。

何人万里外,与此孤光共。

摩云度征鸿,天阔目难送。

三杯见妙理,一静服群动。

陶然夜气中,可以观幻梦。

形式: 古风

对竹

劳生分素定,大患天所辱。

时于尘埃中,许我对修竹。

此君风味高,瘦骨不生肉。

烟梢堕新箨,当面变苍玉。

风邀嘉月过,众叶乱相触。

寒光下照之,到地影犹绿。

谁能相从饮,莫听人间曲。

细响侑孤斟,洗却一生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