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三)

都城碍飞鸟,军幕卧貔貅。

紫葚知蚕老,黄云见麦秋。

接天双阙起,伏地九河流。

耆老深望幸,銮舆不好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京城的建筑高耸,连飞鸟都难以穿越,军营中士兵们像猛兽貔貅般沉睡。
紫色桑葚提示着蚕已老去,黄色的云朵预示着麦子即将丰收的秋季来临。
宫殿的双阙直入云霄,仿佛与天相接,地面上则是九条大河蜿蜒流淌。
年长的人们深深期盼皇帝的到来,只希望他能驾临,而不是随意游玩。

注释

都城:古代首都或大城市。
碍:阻挡,阻碍。
军幕:军营的帐篷或帷幕。
貔貅: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猛兽,象征勇猛。
紫葚:紫色的桑葚,成熟时为紫色。
蚕老:指蚕吐丝结茧,象征丰收。
黄云:秋天的云,因含有尘埃而显黄色。
麦秋:秋季,麦子成熟的季节。
接天: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接。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双层楼阁,象征皇权。
九河流:泛指众多河流,可能象征大地的丰饶。
耆老:年长的人,老年人。
幸:帝王亲临,此处指皇帝来访。
銮舆:古代皇帝乘坐的车驾。
好游:喜欢游玩,此处指皇帝不轻易出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京城的壮丽景象和丰收的季节,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帝能亲临民间的期盼。

首句“都城碍飞鸟”,形象地写出都城之大,连飞鸟都难以穿越,显示出城市的繁华与威严。接着,“军幕卧貔貅”以猛兽比喻守卫的军队,显示军事力量的强大。

“紫葚知蚕老,黄云见麦秋”两句,通过自然现象暗示农事的丰收。紫葚熟透,意味着蚕丝的收获;黄云漫天,象征着麦子的成熟,富有田园诗意。

“接天双阙起,伏地九河流”进一步描绘都城的雄伟,双阙直入云天,九条河流环绕,展现出皇家气派和地理的壮观。

最后,“耆老深望幸,銮舆不好游”表达了百姓对皇帝能下顾民生,亲自巡幸的热切期盼,希望他能放下龙椅,亲近民众,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京城景色为背景,寓言于景,寄寓了对朝廷与民生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二)

真皇多庙胜,仁祖用功深。

卜宅迁九鼎,破胡藏万金。

百年休战士,当日纵前禽。

欲断匈奴臂,不如留此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一)

日著阑干角,风吹濯浣衣。

喜同王季哲,更得谢玄晖。

清兴俱不浅,长吟无用归。

月明南北道,犹见驿尘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王定国怀南都上元

九陌无尘夜霁天,两都风物故依然。

车驰马逐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

佛馆醉谈怀旧岁,斋宫诗思锁今年。

传闻公子微行处,门外骅骝立绣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少激甘露降太守居桃叶上

金茎甘露荐斋房,润及边城草木香。

蕡实叶间天与味,成蹊枝上月翻光。

群心爱戴葵倾日,万事驱除叶陨霜。

玉烛时和君会否,旧臣重叠起南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